第A02: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5月2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期“二阳”增多 做好个人防护仍很重要

  最近,有关“二阳”的话题屡屡引发关注,不少网友纷纷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核酸抗原检测的两条杠,表示自己“二阳”了;另外,有些曾幸运地躲过第一波发病高峰的“天选之子”,也在最近“初阳”了。

  那么,“二阳”是否真的增多了?症状是减轻还是加重?日常要如何预防?对于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昨日,记者采访了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吴梓苗。

  发热就诊人数增多

  但并未出现重症患者

  “目前就诊的新冠感染患者中,二次感染的以中青年人为主,首次感染的老年人居多。”吴主任介绍,本月中旬起,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出现明显上升,目前门诊人数达到300人,大部分为“二阳”“初阳”患者。

  “一般来说自然感染或接种过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一定的抗体来保护自身免遭感染。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获得的免疫力会逐渐下降,一般半年左右再次感染的风险会有所上升。”吴主任认为,“五一”假期不少人选择外出游玩,人员流动性大,在飞机、动车、大巴车等密闭环境较多,增加了人群感染风险。

  不过,医院提前制定了应对预案,备足了治疗的小分子药物。所以,尽管感染人数有所上升,但在及时的药物干预下,目前还未出现危重病人。

  “二阳”的症状

  普遍比“初阳”轻

  从临床症状上看,“初阳”和“二阳”症状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头痛、喉咙痛、鼻塞、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但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总体症状较轻。

  “当前很多人体内还是有一定的保护抗体,即使二次感染,症状也普遍较轻,病程相对较短,重症病例也很少。”吴主任介绍,从临床症状看,热度大多在38℃-39℃之间,持续1-2天,不少患者以咽喉疼痛为突出症状。

  为此,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二阳”了,也无需恐慌,可根据病情对症用药或到医院就诊。

  “对于健康人群的中青年,如果情况稳定,热度不超过38.5℃,精神状态良好,咳嗽轻微,居家观察即可;如果1-2天后病情加重或者高烧不退,就需要尽快就医。”吴主任建议,居家治疗者在转阴前应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同时尽量避免外出,确需外出的建议佩戴N95或KN95口罩,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当然,对于老年人、孕妇、有基础性疾病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高危人群二次感染后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何预防“二阳”

  做好科学防护

  不管“首阳”“二阳”,还是没被感染的群体,坚持做好科学防护,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仍是有效的防护方式,尤其是对于脆弱人群。日常生活少熬夜保持充足睡眠,公共场所佩戴好口罩,外出回家后勤洗手,适当用消毒液对门把手、手机等常接触物品进行消毒。身体免疫力是预防病毒感染的重要保障,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合理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此外,也可以补充维生素等营养品,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另外,尽管二次感染的人群总体比第一次感染表现的症状要轻,但脆弱人群如65岁以上,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肾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或者患有血液病、淋巴瘤等疾病的人群,容易二次感染,感染后容易重症化。

  为此,吴主任建议这类人群尽量少出门,避免去人群密集、密闭的环境,一旦出现发热,尤其是家庭成员或周边人群已经明确新冠感染,要及时做核酸或抗原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及时氧疗,降低重症风险。

  ■全媒体记者 冯梦苓

  通讯员 孙武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城事
   第A03版:市场监管
   第A04版:天下
   第B01版:乐学少年
   第B02版:我爱写作文
   第B03版:我爱写作文
   第B04版:我爱写作文
近期“二阳”增多 做好个人防护仍很重要
开票首日歌迷购票热情高涨
长河商会 捐资助医献爱心
“我爱家乡 童心追梦” 主题征文活动邀您投稿啦
有梗有料又搞笑 医生用脱口秀科普健康知识
时隔八年 杨梅仙子今天将以全新姿态亮相
慈溪日报城事A02近期“二阳”增多 做好个人防护仍很重要 2023-05-26 2 2023年05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