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精确研判,迅速抓获嫌疑人;多模型立体防控,全面提升实战效能;全要素智慧预警,重点拓展情报来源……近年来,慈溪市公安局以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安行业的实战化应用为创新点,瞄准前沿需求,与百度公司深入合作,建成全国唯一的县级智慧警务联合实验室,加强数据治理、警务建模和情报预警能力,构建具有慈溪特色的智慧警务应用新生态,提升公安新质战斗力。
数据“大整合”
全域全链支撑实战
近日凌晨3点多,我市发生一起入户盗窃案。嫌疑人全程戴帽戴口罩,有意规避路面公共视频,只有一个黑影。侦查民警第一时间通过多维数据研判,确定嫌疑人身份,于当天早上8点多成功抓获嫌疑人,及时追回群众被盗财物。
如此高效处置得益于“百度-慈溪公安”智慧警务联合实验室。科学布建前端感知网络,夯实算力、算法、数据、组件等基础支撑能力,将多源异构的警务数据进行治理、融合、应用,为全警大数据分析研判和实战运用提供精准数据资源库。
数据库运行以来,不仅实现了海量信息的高效整合,还能通过智能分析引擎,实现对海量视频、图片的大数据智能分析、智能检索、关联分析、多轨碰撞,为民警提供多维算料,实现第一时间感知、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调度,全域全链服务警务实战和社会治理。
模型“高共享”
借“脑”引智提升效能
实验室的打造不只是简单的大数据整合,更是创新警务模型的“孵化地”。实验室常驻百度、宇视等公司技术人员20名,与慈溪公安科技兴警百人梯队产生“化学反应”,加强线上、线下关于警务建模上的交流、探讨和研究,有效畅通了业务与数据、技术互通的渠道,并从中孵化全省“公安大脑”数据分析师、情报研判师人才35人,为宁波地区最多,是名副其实的公安“最强大脑”。同时,实验室将经过民警实战验证过的技、战、算法和业务思路,按照“实战需求——数据建模——应用反馈——个性定制——迭代优化”路径转化为模型,既提高了实战效能,又实现了众智共享。
“易受骗人群精宣应用场景”模型就在这个机制下应运而生。2023年以来,慈溪公安启动“无诈小区”创建,在实验室的技术支撑下,对3万个诈骗典型案例、5家主流互联网交互平台数据、慈溪本地涉电诈警情特点及人口结构等特定规律一系列数据进行精准分析,提取关键要素,建立模型试点。试点小区最长保持连续450天电诈案件零发案,相关模型已全市复用,电诈案件发案数、刑事立案数同比分别下降8.0%、11.5%,反诈劝阻成功数量同比上升41%。
目前,实验室已将民警知识库和公安资源有效转化为80余个实用模型,实现公安信息化全警应用,服务一线减负增效。
要素“深应用”
主动警务赋能平安
超前感知、超前预警,才能让警务实战掌握主动。实验室充分推行主动警务,深入探究自然语义分析、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算法在风险预测方面的落地应用,依托机器学习从历史已发案事件探寻规律特点,并将众多实战经验转化为数据规则,形成自我更新迭代的要素库,融入守护平安的方方面面。
着眼情感、债务、口角、家庭等矛盾纠纷,智慧警务联合实验室全量汇聚各类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潜在社会风险的预测预警,真正做到了先知先觉、止案于前。2023年以来,共消除风险隐患227起,破获预谋案件3起,劝阻、干预自杀倾向人员100余名。
“未来,‘百度-慈溪公安’智慧警务联合实验室还将针对公安实战及基层民警个性需求,高质量推动公安工作数字化转型,实现资源高度共享、系统深度整合、应用充分关联的大数据警务生态。”慈溪公安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媒体记者 杨昀
通讯员 黄祎祎
慈溪市公安局 慈溪日报社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