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陈利群
通讯员 徐檬
本报讯 “真要谢谢你们的帮助,在我失业的阶段给了一份临时性工作,缓解了燃眉之急。”近日,新市民王丽娟来到宗汉街道锦漾社区“锦尚花”文明实践工坊,感谢这家工坊在她最无助的时候给了她一份工作,教会她一些就业技能,让她依然对生活充满自信和勇气。
这家工坊,正是由爱心企业宁波焙朗电器有限公司在锦漾社区打造,并联合社区共同管理运作的。在这里,居民不但能够灵活就业,还能学习技能,并通过文明实践工坊牵线搭桥走上就业岗位。
成立于2017年的焙朗电器公司是一家厨房小家电企业,如今已是一家年产值超亿元的规上企业,产品远销欧洲、南美、南非、中东、亚洲等世界各地。在企业不断壮大步上发展快车道的同时,“焙朗”想为更多有就业需求的人拓展就业门路。“我自己既是锦漾社区的居民,又是一位企业主,希望能帮助身边更多居民实现就业创业梦想。”宁波焙朗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楼冲波说。
去年8月份,“锦尚花”文明实践工坊在社区设立后,挖掘岗位、介绍工作、技能培训,“焙朗”责无旁贷地一手包揽。在企业和社区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工坊的业务范围拓展到了宗汉、浒山、周巷等周边企业,在对居民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后,他们以最快的速度“上岗”了。记者近日走进这家工坊时,看到不足50平方米的地方,几位居民正围在桌子前干活,桌上摆着一筐筐产品组装件。王女士已经在此干了一段时间,这个既能兼顾家务又能赚钱的活让她很满意。“活轻松,易上手,关键是从家到这里没几步路。”王女士边组装产品边笑着对记者说,这活简直就是为她们“量身定做”的,这样的生活很充实。
“我们还专门留出了一条装配流水线的岗位,只要他们愿意来,随时可来企业当装配工。”楼冲波说,企业的一条流水线一般可安排三四十名员工,装配工相对简单易上手,就业困难人员只要有就业需求且愿意来,企业都会接收。
外建工坊,内设基地。为让更多就业困难人员的工作“触手可及”,今年3月份,“焙朗”又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就业创业文明实践基地。楼冲波夫妻俩给这些就业困难人员讲自己的创业故事,带领他们进车间生产线实训,开设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班,并将创新创业工作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有机结合,以社区为纽带,集合区域内专家、人才资源,精准聚焦外地务工人员、青年大学生、失业人员等特殊人群,围绕“赋能提升,助创帮扶”,开展政策咨询、助创帮扶等形式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同就业创业紧密结合,让不少失业和务工人员重新找到自身价值,重燃生活希望。“参加培训后,我又掌握了一门技能,找份新工作更有信心了。”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曾丽平说,这个实践基地对她太实用了。
“有了‘焙朗’的立体式帮扶,社区文明实践工坊更好更快地帮助居民走上了物质精神双丰收的阳光大道。”锦漾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孙红敏说,文明实践工坊成立不到一年,已为失业人员介绍手工活55批次,参与居民365人次,并为17名失业人员达成就业梦想。更重要的是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创业技能培训,很好地鼓励了辖区待业居民走出家门,学习一技之长,在家门口实现灵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