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拔1700米人工巢穴 喜迎野生大熊猫

  新华社成都11月15日电(记者 谢佼)日前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公布,在刚刚收取的红外监测相机数据中,首次提取到人工搭建“大熊猫产仔巢穴”里的成年野生大熊猫影像,这是大熊猫小种群保护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专家介绍,大熊猫保护总体形势向好,当前面临难题之一是野生大熊猫分割为若干种群,种群之间难以往来,基因得不到交流,有的小种群面临退化风险。如大熊猫九顶山小种群,其栖息地主要位于德阳,野外繁育所依赖的树洞、石洞等庇护所在汶川大地震中损毁严重,已威胁到种群繁衍。去年以来,保护者们开始有计划地搭建大熊猫野外产仔巢穴。

  在管理分局所辖的绵竹、什邡适宜地点,保护者就地使用树干、竹枝、苔藓等构筑巢穴,放入红外监测相机,用泥土涂抹遮盖人类气味,挖出小水潭供大熊猫取水。

  10个人工巢穴分布在海拔1700米至3000米的区域,最险峻的需要从另一座山靠溜索下滑才能抵达。每年全部收取一次数据,需跋涉7天。近期才取回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有一只野生大熊猫前来“验房”。

  “这处‘房源’在海拔1700米的山脊缓坡,周边竹林茂盛食物充足。”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副站长林丽红说,“虽然它停留时间不长,但验证了我们原真性保护措施、保护的方向是正确的。”

  画面上的野生大熊猫为成年个体,体格健壮。“从监测结果来看,大熊猫对人工巢穴没有不适反应,是否会进一步选择此处繁育产仔,还需持续监测、评估大熊猫对人工巢穴的利用情况。”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副局长赵卫红说,这增强了大熊猫小种群保护工作的信心,下一步将研究更适宜的方案,提高大熊猫小种群生存复壮的能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七彩贝
   第A03版:天下
   第A04版:广告
中国乡村惊艳世界
海拔1700米人工巢穴 喜迎野生大熊猫
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 发现世界最大珊瑚
西班牙养老院火灾
推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组合拳”
孙威受聘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行业导师
“钢铁驼队”跨越新里程
规划公示
规划公示
规划公示
慈溪日报天下A03海拔1700米人工巢穴 喜迎野生大熊猫 2024-11-16 2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