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交警,是马路上的“守护者”,是城市畅通的“脉搏”,要用坚守为群众铺就平安路,守护这一方出行安宁。他就是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城区中队民警潘锋。
警旗飘扬,激荡从警初心;警徽闪耀,砥砺忠诚信仰。从警十年有余,他始终践行“伴晨曦、披夕阳,顶骄阳、战寒霜”的坚守,将川流不息的马路当作履职尽责的舞台,在每一处工作细节中书写着新时代交警的使命与担当。日前,潘锋被宁波市公安局记个人三等功。
肇事逃逸的追踪者:
深挖细查震慑违法
风雨兼程路,真相求索人。事故现场对于潘锋来说,就像是一本等待破译的密码本。无论风雨交加还是烈日当空,潘锋始终以“抽丝剥茧”的执着追寻正义。暴雨中泥泞里,他俯身丈量刹车痕迹;监控前案卷间,他反复推敲证据链条。面对当事人的焦急与争执,他用法律的天平定分止争,用专业的判断还原真相,让每一起事故的处理都成为法治精神的生动注脚。
今年4月24日0点43分,潘锋接到指挥中心指令:浒山街道孙塘南路某KTV附近发生两车交通事故,一方驾驶员疑似酒驾逃逸。接警后,他立即赶赴现场展开侦查。通过听取事故受害方的陈述及调取其车辆行驶记录仪,潘锋迅速锁定肇事车辆信息,并随即通知城区中队数字警务室开展车辆轨迹查询。
根据数字警务室对肇事车辆的行踪描绘,结合自己对肇事逃逸者的心理分析,潘锋综合研判肇事车辆的动向,并于当日1点25分在南二环与乌山路信号灯路口,成功拦截嫌疑车辆。从接警到人车并获,仅用时不到1小时,这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便被快速侦破。
经现场呼气式酒精检测,肇事司机的呼气酒精浓度远超醉驾标准。潘锋依法将其带至医疗机构进行血液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肇事司机血液内酒精含量竟高达211mg/100ml。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肇事司机对其醉酒驾驶车辆发生事故后逃逸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事后,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该肇事司机被法院判处拘役。
利剑出鞘斩乱象,丹心照映彰正义。在案件办理的战场上,潘锋以铁面无私的果敢捍卫法律尊严。面对狡猾的违法者,他深挖线索、穷追不舍;面对复杂的案件,他抽丝剥茧、严谨取证。每一次执法都是对公平的坚守,每一份案卷都是对初心的诠释,他觉得:“执法公正,群众才能信服;执法严格,平安才能守护。”他用实际行动维护着法律的尊严,让交通违法犯罪无处遁形,为城市的交通秩序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交通秩序的守护者:
创新机制破案攻坚
城区人口密集、车流复杂、人员流动大,城区的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肇事逃逸案件侦查压力尤其大。作为城区中队肇事逃逸事故管理负责人,如何主动探索创新工作模式,更好地守护群众安全,成为潘锋心里的头等大事。
大数据侦查练就“火眼金睛”。经由整合百度智控平台资源,潘锋总结提炼“视频追踪法”“时间节点排除法”“车辆特征比对法”“碰撞痕迹比对法”“非机动车轨迹追踪法”“人脸识别法”“随行人员核实法”等多项技战法,构建“案发事实研判—车辆精准定位—人员快速缉拿”全链条侦查机制。近三年来,辖区轻伤以上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率达100%,非机动车逃逸案件破案率提升至80%。期间,根据潘锋实战案例制作的“逃逸事故侦破之大数据技战法”,被评为第四届全国交警系统实战大练兵微课程大赛二等奖。
优化勤务模式淬炼铁军如磐。依托“一室两队”警务改革,潘锋在中队推行“视频侦查专员”制度,在每个值班组培养专职技侦力量,制定“小案快处、大案联办”工作机制,实现警情响应“零延迟”。通过“以查代训”模式,带出一支能打硬仗的技侦骨干队伍,大大缩短了报案群众等待处理的时间,快速处理了一大部分非逃逸交通事故。近年来,针对有牌车辆能做到及时核实查处,非机动车大部分能做到当天报案、当日核查到人员信息,疑难案件基本能在三五天内完成破案。
“大数据+网格”勤务精准防控事故。依托宁波道安综治平台、宁波市交通事故处理信息系统、浙里快处等事故大数据资源,潘锋组建中队事故分析团队,对近三年辖区交通事故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制作2022-2024年辖区事故分析图,结合月度数据统计与历史同期规律分析,精准定位高发违法行为、高频路口路段、集中时段及伤人事故高发年龄段,为路面防控勤务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将历史大数据分析成果应用到网格化管理中。中队通过子网格警力动态调配,聚焦重点区域实施精准管控:一是强化重点人员宣传教育,源头减少交通违法;二是推进交通组织优化,今年以来累计改善交通拥堵点12处,上报各类交通安全隐患162处,已完成整改147处,整改完成率90.7%;三是实施“减量控大”专项行动,今年上半年事故总量为23473起,与去年同期持平的情况下,伤人事故及受伤人数分别下降25.4%、24.1%,治理成效显著。
从晨曦微露到星月交辉,从寒风凛冽到烈日当头,潘锋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警察蓝”在城区道路网上刻画出温暖的“平安轨迹”。
■全媒体记者 陆超群
通讯员 黄祎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