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暑晚初凉,清风渡水香。”街道体艺馆广场及北面的三塘江桥,自然成了附近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晚霞还没褪去最后的余晖,广场上却早已人头攒动。“文艺范”俨然成了这里的主角,俊男靓妹们踏曳步舞《轻云蔽月》,节奏明快,动感十足;姐们儿则是《酒醉的蝴蝶》,乐曲舒缓,舞姿婀娜,“蝴蝶”没醉人已醉;孩儿们则很快着迷于他们的童趣中了,骑单车,滑旱冰,捉迷藏,爷爷奶奶陪累了,手里紧攥着孩童们的各色水杯,悄悄蹲在一旁,许是触及了已经遥远的懵懂记忆,满脸的沧桑与感喟。“地摊人”自然青睐这方“夜经济”,“蹦蹦床”“钓鱼盘”“捏泥人”“荧光棒”,舀上凉粉吆喝饮料的,好一幅村落“烟火”图。
顺保德学校往北走不远就到了三塘横江。市政府前几年开始实施的三塘横江拓疏工程,坎墩段已完工,通往田间的跨江桥梁也新妆扮靓。伫立桥头,凭栏远眺:一泓碧水,静江如练;两岸石坎护坡,纤草绿茸;健身步道,跑者轻盈矫健;宽阔的江面上白鹭间或掠过,平静的水面被激起丝丝涟漪,也惊醒了忘归的垂钓人。再眺远处,往东胜陆高架华灯初放,一束白练横亘南北,似与靓丽江景同框;往西城际建筑塔吊已巍然耸立,顶端示空灯星光闪烁,煞是耀眼。
微风徐徐,一位长者依着孙女也缓缓走来,扶住墙栏后踟蹰良久,兴许老者在努力寻觅他谙熟的田间小路和河道原貌,可眼前的衍变显然已令他顿感模糊了。“高铁站建在哪?”
“哦,就在这位置,毗邻三塘江。”女孩附着爷爷的耳根同时比划着手势。
“我辈怕是看不到了。”“不会的,很快就要全面动工,三四年即可建成。爷爷,通车了,我一定陪你去大上海逛逛,半小时许就能到上海虹桥。”孙女紧紧依偎着爷爷,眼里盈满了执着与憧憬。
“嗯,好。”爷爷嘴角微微嚅动着,眼睛笑眯成了一条缝。
“晌午从家里出发,晚上还能在苏州吃了阳澄湖大闸蟹,从容返回。”
“隆冬时节,我们也不妨邀上上海食客来坎墩暖上一大碗羊骨头粥,入口糯香粘稠,分享特色的味蕾刺激。”
“不只北联上海、苏州,今后往南还能通达温州、厦门。”
“政府相关部门已在规划高铁新城,这附近还有高端时尚的主题酒店。”
“环城北路,青少年宫路北延开建在即,宁慈、余慈城际也在此交融,慈溪成了沪甬连线的黄金节点,咱坎墩也成了前湾新区的引擎之地。”继续着一对爷孙的对话,桥上纳凉的慢慢围聚过来,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意犹未尽,可空气中早已弥满了自豪与绵情。
自豪源于几代慈溪人的梦想与孜孜不倦的努力。慈溪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可杭州湾的汹涌波涛却阻隔了慈溪交通进一步向外拓展,2008年建成通车的杭州湾公路跨海大桥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慈溪北上的交通瓶颈,但没能真正改变慈溪交通末梢的地位。历届市委、市政府率发改局等相关人员,不计其数赴京津、汉、沪、杭进行项目对接,通苏嘉甬高铁途经并设定慈溪站终于尘埃落定。
自豪更澎湃着坎墩人的气息与肌理。高铁时代,拉近了慈溪与上海、苏州等长三角重要城市的距离,慈溪成了长三角大湾区,沪浙合作示范区的桥头堡,对坎墩来说更将是一个经济、文化产业双向奔赴的时代。高铁的蝴蝶效应也已初现端倪,中横线高架路二期,金融港二、三期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田园马拉松赛,乐动农创园等活动相继在高铁枢纽板块举办。每逢周末、节假日,都市农业生态园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应季水果,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纷至沓来,品甜果,话未来,以后在家门口就能坐上高铁,“诗与远方”赋能了坎墩生动鲜活的愿景和实践!
凉风轻拂,西边最后一抹晚霞已经融进冥冥的暮色之中。念想先辈们围海涂筑堤塘,胼手胝足,眼前的一方土、一湾水,承载着先辈们多少汗水和梦想。世事尘烟,岁月留痕,如果先辈们有知,看到坎墩今日之演变,他们也应欣喜雀跃,含笑九泉了。
归来路上,恰遇一队红马甲环保志愿者“清爽”收工,路灯下看到他们额头沁出的微微汗珠,心里霎间涌上来一种莫名的情愫。是啊,满脸青涩的他们在暮色中捡拾的岂止是一爿果壳、一个烟蒂,他们捡拾起的分明是坎墩的未来和希冀,同时捡拾起的是属于他们青葱岁月最亮丽的风景。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一幅慈溪城市新客厅的美好画卷正在坎墩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以梦为马,逐梦前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必将是“十里横塘住万家”的美丽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