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候,并不懂诗。
从前背诗,先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接着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我并不理解诗的意思,只是懵懵懂懂地漫步于平仄之间,通过反复读形成记忆。那时,在我的眼中诗是一种换取奖励的语句。每当我背出一首诗,从老师那边换取到象征着荣誉的贴纸时,我的心中有满满的骄傲和自豪。
曾经,我也远离过诗歌。
我的心事难以捉摸,似乎有一刻,我突然讨厌起了诗歌。我想:我辛辛苦苦地背诗换取到的也只有几句表扬?几个贴纸?那一刻,我似乎感觉从前那些背诗的时光是灰暗的,那时,诗在我眼中变成了一片乌云。我看着手上拿着的书,里面写着《春江花月夜》,那些文字是那么冗长无趣,一个个黑字走在白纸上格外显眼,它们杂乱地洒在纸上,让我心烦意乱。我愤愤地看了它一眼,重重地把书放到了书架最高处。
终于,我释怀了。
自那以后,妈妈依旧每天会念出几句诗,有时候跟我说好像找不到我了……直到那一年,妈妈又背起了诗,是《春江花月夜》,我似乎望见一幅美丽的春江花月夜景图,浩瀚无垠的江水似乎与大海连在一起,月亮随潮涌升空,清光思议,将江潮照得更加壮观了。“谁加今天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我又看到在这美景中,一位少年在咏叹,天籁如梦、琴声悠扬,风拂涟漪,卷起如梦如烟的往事。我释怀了,“不止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我和妈妈一起背完了最后一句……
我又从书架上拿出了那本书,翻开微微泛黄的书页,拍去灰尘,那一片压在我心头的乌云已经化为了绚丽的彩虹……
慈吉实验学校 六(2)班 孙以晴
小记者证号:0384921 指导老师:戚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