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海地文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承包飞机贩运毛蟹的林长松
~~~余华达
2025年03月15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海卫行贩传奇
承包飞机贩运毛蟹的林长松

  莫 非

  二十多年前,卫东村章绍海的儿子才三岁,他便开始经历提心吊胆的“送钞”旅程。从上海虹桥机场到桂林,再转火车至南宁、凭祥等,随身携带几十万元的人民币现金,送达给目的地收购水产毛蟹的同乡行贩。而鲁秀美则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送钞”,当时百元大钞还未流通,三五十万元的现金,10元面额人民币30—50捆,有好几十斤重。1987年4月27日与1988年5月10日才分别开始发行50元、100元面额的现钞,几十万元的现金有部分是托亲戚朋友换来的大额现钞。小砖头一样成捆的现金用破旧衣服、床单包裹,装在同样破旧的旅行包里。“送钞”最多的一次,鲁秀美达到100万元,章绍海80万元。整个旅程,鲁秀美、章绍海不敢闭眼睡觉,实在困乏,也要紧紧地握住包的提手。2005年,鲁秀美、章绍海看了电影《天下无贼》,对铁路窃贼团伙凶恶残酷的扒窃情节深感震撼,庆幸当年一趟趟的“送钞”旅程没有遇上电影中的艰危险恶。

  章绍海的“送钞”经历,是为同村行贩鲁秀美的丈夫林长松工作的。

  林长松,生于1952年1月20日,观城镇北门9大队7小队农民,因左手大拇指略歪,但干活手脚麻利,动手速度快,村民称其绰号为“歪耙”。林长松从小没有上过学,仅会写一些数字,记性却特别好,比如某人向他借了钱,姓方的他就在墙壁上画个方块,姓阮的画个圆,姓唐的画颗糖……由于生产小队出工都是固定工分,1978年林长松参加9大队的上河渔业队,从事内河池塘养殖捕捞,每年包产上缴生产队300元,多余归个人所有,享受生产队的作物分配和年终分红。上河渔业队养殖池塘仅有一个汤家河,河道捕捞有限,渔业产量不稳定,林长松等8位渔业队员只好以拷海撮泥螺、捞海瓜子等来凑够每年的包产费。

  1974年7月9日,国家计委批复在镇海建设浙江炼油厂,次年5月动工。1976年,浙江炼油厂建设岚山水库。岚山一带有清末从慈北、姚北迁徙过来的植棉移民。1979年二三月份,林长松听说岚山水库修海塘急需民工,每天的工钱多达十来元,便挽人介绍,来到岚山水库修筑海塘。挑运泥土两个来月,林长松发现了一个商机:工程处每天有零售供应民工的中午饭,但饭量不够,点心、烟酒更少,稍有供应,马上被争抢一空,于是林长松便放弃了挑泥工作,做起了行贩的生意。

  “行贩”一词,起源颇早,一般指往来贩卖货物、到各地兜售,没有固定的营业地点。有的行贩为了达到挣钱最大化,既然行走四方,无固定营业场所,就以疵充好,挂羊头卖狗肉,所以民间对其有无商不奸的说法。在古代重农轻商的传统思想影响下,行贩往往被人看不起。

  林长松下决心买来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每天骑到镇海县城,采购好大饼、油条、馒头、烟酒等,联系每个民工组,每组购买30份以上,就送给联系人一包大红鹰香烟。虽然8分钱的大饼油条仅挣3分,但日销量很快达到三四百份,加上其他点心与烟酒,每天可挣20来元。

  一年多后,岚山水库海塘及镇海棉花良种繁育场海塘相继竣工,林长松回到观城北门老家。当时,观城镇农村各大队已实行“统一经营,专业分工,承包到劳,联产计酬”责任制,但林长松不甘心在承包的不到3亩的田地里摸索,即使一年辛苦下来,棉粮收入仅三四百元,要养活一家四口必须另找出路。凭着在镇海及宁波江北采购的经历,林长松每天下午到观城及东山头的海边与菜市场收购来泥螺、海瓜子和泥鳅等,傍晚骑自行车去宁波,中途仅在蟹浦岭歇一会,早晨在宁波农贸市场零售卖掉。当年海瓜子的收购价0.3—0.4/斤,零售价可达1元/斤,来回骑行两百多里路,虽然辛苦,然每趟收入可有几十元。

  不久,林长松在宁波三江口滨江市场与一位舟山船老大交上了朋友。舟山船老大正为有时到船晚导致黄鱼卖不掉而发愁。林长松与舟山船老大谈定:全船渔货全部由他承包,一斤以上大黄鱼0.48元/斤,半斤以上中条黄鱼0.27元/斤。当时每船渔货有一二千斤左右,林长松批发黄鱼加价0.1—0.2/斤,其他杂鱼每斤仅加价几分钱,舟山船老大朋友一船的渔货,贩卖净利润可达百元左右。生意稳定了,林长松在宁波灵桥附近的大世界剧场边租了间房,作为门市部,跑周围的宾馆饭店,开拓大客户,并逐渐把生意拓展到了上海。

  当年的泥螺、大黄鱼,经济价值不高,而海瓜子属于高档小海鲜。林长松当天买好宁波至上海的五等地铺客轮船票,傍晚挑着一百多斤的海瓜子,到宁波江北轮船码头,挤上客轮,第二天凌晨就到了上海十六浦。十六浦对面的小东门集市,有许多行贩会来收购林长松的海瓜子。后来,小东门集市搬到大世界附近的八仙桥农贸市场,林长松挑着一百多斤的海货只要挤进公交车就行,三北小海鲜到货即被一抢而空。一趟跑下来,挣个一百多元不成问题。海鲜淡季时,林长松还贩卖宁波北仑金桔等时新的土特产,也颇受上海人喜爱。

  跑上海做行贩的次数多了,林长松发现上海市场的苏北花生米便宜,牡丹、飞马、大前门等品牌的香烟也容易采购,便在轮船回程中带来花生米、香烟等,在宁波很是行俏(畅销),牡丹、飞马牌香烟也受到温州人欢迎。有时,林长松的花生米、香烟等也可以用浙江省通用布票换货,换来的布票在宁波灵桥地下市场卖掉,每月挣钱可达1000元以上。

  宁波地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几年后,农村劳动力逐渐释放,跑宁波及上海的农民行贩便多了起来,农贸市场的经营利润逐渐变薄。林长松与同村彭灵元、高忠树联合,通过温州水产商介绍,跨省跑到福州采购低价的沙地毛蟹,运到宁波,清洗掉泥沙后,批发零售。

  毛蟹正式名称为中华绒螯蟹,其螯掌部内外缘有密生的绒毛,因而得名绒螯蟹。江苏人俗称其为大闸蟹,宁波人则俗称为毛蟹、河蟹,尤为上海人喜爱。1985年下半年,林长松在福州与水产商交流时,偶尔领悟到了一个新的商机。

  广东历来是美食天堂,美食文化历史悠久,饮食习惯颇为讲究,水产海鲜品类众多,色香味独具特色,广东人对自然新鲜的食材选择有着自己的偏好。二十世纪80年代,大闸蟹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受到欢迎,但在广东并不如现在这样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广东人看来,食材必须讲究卫生、新鲜,广东海鲜中有品种繁多的花蟹、青蟹、梭子蟹等,口感和味道远超大闸蟹。而大闸蟹生长在烂田臭水的肮脏环境中,有些由人工养殖,可能存在重金属或者寄生虫等污染,因此广东人大多不爱吃大闸蟹。

  福州水产商偶然透露的一句话,在林长松心中产生震荡。在福州完成毛蟹收购后,便马上来到广州水产市场打听行情。不知道是什么原因,1985年的下半年,广东毛蟹旺发,市场摊位上堆满了毛蟹,角落边还有许多死掉的毛蟹,零售价格每斤才一二元。

  广东毛蟹虽然便宜,但运输却是一个大难题。当年冰块产量低,价格高,如果二三天内没有运到宁波,毛蟹就会成批死掉。林长松回慈溪后,叫来头脑灵活、擅长交际的洋山柴家表兄弟柴孟龙,派他与彭灵元长驻广州,负责毛蟹收购,联系飞机托运。彭灵元、柴孟龙不负林长松的厚望,经过多方联系公关,落实了广州白云机场的托运业务,每次托运毛蟹最多只有五百公斤,运费要1元/公斤左右。林长松在宁波水产市场名声大振,成为毛蟹销量最大的批发商。

  当年秋季,林长松销售广东毛蟹获利10万余元,观海卫北门外的磨盘山下,造起了卫东村第一幢三间三楼房屋,还购置了一辆面包旅行车。

  第二年,林长松与柴孟龙进一步了解到广西与越南的毛蟹个头品质更大更好。在调查广西与越南市场后,林长松联合彭灵元(后曾担任中国河蟹协会副会长)、高忠树,合股凑集资金,派林建达、林国平、鲁志军、孙国达等分别在桂林、南宁、凭祥设立办事处,专门收购广西与越南运销过来的毛蟹。因越南人没有吃毛蟹的习惯而视若废物,旺季时沿海农田河沟里的毛蟹,甚至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谈好收购生意,越南水产商户会把一批批毛蟹运送到谅山,再集中转运出口,经过友谊关,销售给林长松的凭祥办事处。

  1986年秋天,毛蟹收购季节一到,林长松安排凭祥办事处收购的越南毛蟹进入友谊关后,六七千斤的毛蟹马上转运佛山机场,与广州办事处毛蟹一同运往上海或宁波。南宁及桂林办事处收购的广西毛蟹与部分越南毛蟹,则从桂林两江机场通过民航航班托运至上海虹桥机场。林长松在上海八仙桥、四平路、江杨路、三角地等及宁波、绍兴等地的农贸市场派人设有销售点,杭州、嘉兴、苏州、无锡、南京等地均有经销商户。每天一到两个飞机航班的毛蟹货源源源不断空运而来,上海及宁波水产商圈不一定知道林长松,但是说起“歪耙”,大多熟悉其为赫赫有名的大闸蟹老板。

  本文开头所写的章绍海“送钞”经历,就是林长松派鲁秀美、章绍海、林国平等观城人,每月数次须把几十万元现金送到桂林、南宁、凭祥、广州办事处。几十甚至上百万元的现金,都是各销售网点收来,再托朋友把10元面额的换成50元、100元面额的大钞,裹入老旧破衣,装入旧旅行袋或化肥塑料编织袋,坐民航飞机至桂林,送出少部分现金,再转火车去南宁、凭祥、广州。

  然而,从1992年开始,上海、宁波包括杭州、绍兴、嘉兴、苏州、无锡、南京等地的毛蟹市场行情,却发生了林长松意想不到的变化。虽然,毛蟹的消费需求在大幅上升,货源供应充足,然价格却连连下跌。原因是由于江苏阳澄湖大闸蟹养殖的示范效应影响下,江苏的养殖大闸蟹兴起,泰州兴化、南京固城湖、淮安洪泽湖、扬州高邮湖、宝应湖等地的养殖大闸蟹因其具有优良的水域环境和养殖技术,养育出肉质鲜美、蟹膏丰满的大闸蟹。苏南苏北地处华东,交通便捷,养殖的大闸蟹快速渗透江浙沪,林长松的广东、广西、越南毛蟹,随着收购价格提高,空运成本居高不下,在与江苏大闸蟹竞争中逐年节节败退。

  此后几年的毛蟹销售季节,林长松开始亏损,思前想后,南方毛蟹想继续与江苏大闸蟹竞争,难以再有胜算。曾经跟随林长松经营毛蟹买卖的一批观城人,陆续转行经营江浙沿海小海鲜,甚至与苏北人合作承包大闸蟹养殖场。

  然而,有一位在广州办事处负责收购的年轻人,来观城与林长松一番长谈,提出了一个重振毛蟹销售局面的计划方案。林长松一听,顿觉计划绝妙!还可带动慈溪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双方商定共同合股进行此项目的合作,林长松提出初期对方出资10万元,自己投资50万元,盈利双方则各分50%。虽然,这位年轻人东凑西借,仅出资一万余元,但林长松仍让对方占股一半,负责计划方案的落实。

  提出计划方案的年轻人叫徐其明,慈溪周巷人,全家七口人,父母、祖母加四个兄弟,徐其明为长子,从个体行贩加入到林长松团队,在广东、广西负责毛蟹收购。徐其明认为,毛蟹是在咸淡水中产籽繁殖,再到淡水环境中生长。慈溪地处杭州湾海岸,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涂水塘淡水资源,其广阔而集聚化的养殖水面优势远超苏南苏北。只要在上半年采购蟹苗,在庵东海涂水塘进行种苗培育,与众多水塘承包农户签订数万亩水塘的委托养殖、包销收购合同。聘请养殖技术人员,生产专用饲料,分发蟹苗,辅导农户进行科学养殖,到秋季再进行包销回购,在华东地区开展销售,实行毛蟹的种苗培育、委托养殖、统一收购、包装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产业链,解决养殖农户销售风险的后顾之忧,使慈溪成为全国最大的毛蟹养殖基地。

  1992年初,徐其明的毛蟹一条龙产业链计划开始实施,林长松从上海崇明岛采购来五六十万元的蟹苗。庵东海涂水塘农户陆续与徐其明签订合同,蟹苗陆续分发下去。徐其明为了避免投资失败的风险,分发蟹苗时向合作的农户收取了蟹苗的采购成本,以免养殖因出现天灾而无收获。如此一来,农户签订合同的进展并不如计划方案中完美,但林长松、徐其明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与农户们共享毛蟹产业链的效益,进而带动整个三北沿海农户共同致富。

  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快,1992年下半年的毛蟹市场虽然呈现一派旺销的景象,但徐其明在庵东投放下去的毛蟹却少见踪影。农户们纷纷反映说养殖失败,毛蟹大批死去,即使可供收购,数量也不多。林长松、徐其明经过深入了解,原来杭州萧山及绍兴的水产商户,听说本省慈溪有大量的毛蟹养殖,在收获季节即将到来之前,一批又一批地来到庵东,出高价收购农户的毛蟹。虽然,徐其明与他们签订有养殖收购合同,但农户们的蟹苗也是出钱购买的,所以在收获之时,卖给出高价者自然是他们的不二选择。

  林长松、徐其明的毛蟹一条龙产业链计划成为泡影,好在亏损不多,两人气愤数天,无奈中止庵东养殖计划。由于林长松团队的收购与销售网点的铺开,人手不够,林长松另与徐其明合作,派其驻点福州,负责福建毛蟹的收购。1995年8月,徐其明成立慈溪市徐龙鳗业有限公司,拓展烤鳗收购加工销售领域。2000年3月,徐其明注册慈溪徐龙进出口有限公司,开展自营水产食品的进出口业务。2000年8月,徐其明组建中国徐龙食品集团,实现了鳗鱼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梦想,“徐龙”成为贸易、制造、养殖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其活鳗产品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75%,鳗鱼产品的全年流通量达到1.5万吨以上,位居全国第一。2019年,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公布,徐其明以79.9亿元财富值排名第346位。

  改革开放后,慈溪的农民想方设法从贫困中走出来,一批又一批的农民在土地承包到户后,走向全国的千山万水、想尽致富的千方百计、说尽发展的千言万语、吃尽挣钱的千辛万苦。观海卫的水产经营交易自民国时期开始兴盛,二十世纪80年代,夜市水产批发摊从南大街延伸引导到329老国道,吸引了大批省内外客户前来采购交易。有一位宁波副市长途经观城段国道被堵车,为究原因下车考察,结果却惊奇地发现这里是一处交易规模宏大的水产批发市场。后来建成的观城水产批发市场,观海卫的水产行贩们把水产海鲜销往东北三省、上海、杭州及宁波各地,日均水产批发800至1000吨,年成交金额超10亿元,成为当时全国十大水产批发市场之一。没有文化的林长松便是其中一位典型的代表,带动了一批观海卫的水产经营户发展致富。当年林长松的摸索致富、冒险行贩、不惟困难、勇于创业的精神,时至今日仍值得赞誉弘扬。

  2024年7月24日,笔者率《观海卫镇志》编辑部同事,采访居住在慈溪市区的林长松夫妇。2000年后,林长松还曾为当年带出来的水产经营户打工,如今夫妇俩均已歇业退休。回忆往事,林长松感慨万千,难见当年运筹帷幄承包飞机空运毛蟹的气势。鲁秀美则认为,林长松没有文化不识字,且普通话都讲不好,当年致富主要靠的是党中央的改革开放政策,光凭魄力和心细,难以持续经营好企业。加上当年生意资金来去很快,不懂财务制度管理,经常花钱如流水,仅靠胆大精明,怎么能在市场竞争中持续辉煌呢?好在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为后来居上以徐其明为代表的杰出水产企业家深感自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海地文脉
   第A03版:天下
   第A04版:广告
观海卫行贩传奇
“慈溪泥螺”的传说、历史与文化
慈溪日报海地文脉A02观海卫行贩传奇 2025-03-15 2 2025年03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