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何晨薇
通讯员 陆亚清
本报讯 龙骨灵活,步伐轻盈,“眼睛”炯炯有神,长约半米,前身有探照灯和高清摄像头,后方连在一个电缆盘上,一会儿头部抬起,一会儿前进、后退、转向……在教场山南路附近养护现场,一辆管网疏通车停在污水井旁边,技术人员在地面上通过电脑控制程序遥控着刚刚“上岗”进入排污管道的“机器狗”,能够清晰地看到管道内的场景。
这只“机器狗”名叫“管道CCTV检测设备”,是管道检测中常用的一个设备。“它的头上配有摄像头和照明设备,主要用于地下管网‘体检’,可代替人工对下水道情况进行视频拍摄和数据收集,方便工作人员在地面即时探明管道‘病害’并提供精准定位,相当于装上‘地下潜望镜’。”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一旦“机器狗”发现管网淤堵,它末端安装的椭圆形金属疏通枪头,将通过枪头四周的高压喷水头冲刷管网内的淤泥。
“这是今年市排水有限公司中西部市域污水管网运行维护服务进入精细化管理的全新阶段。”市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中西部城区的污水井盖就像“周更打卡”的上班族,现在工作人员带着这个设备挨个“把脉问诊”,变成“天天见”的“健康体检”,确保每个井盖都精神抖擞地站好岗,让城市“地下血管”的运转更顺畅,市民脚下的安全网更密实。
据了解,目前市排水有限公司在此项目全生命周期实施中,始终遵循运维管理标准进行严格管理。一方面,建立网格化巡查机制,采取每日片区巡检与月度专项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巡查工作常态化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推行智能化运维,充分依托智慧巡查系统,提前预判、及时处理潜在问题,积极开展预防性维护;同时,严格实施标准化作业,每月认真做好巡查统计、安全生产台账、事件处理、疏通养护等一系列标准化运维工作,全方位保障运维工作规范有序。
这场市域污水管网“保卫战”不仅让每寸管道都有了更多的“健康档案”,更用工匠之笔绘就了城市污水管网更新“工笔画”,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稳定运维管理探索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