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上林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溪韵流觞为君设~~~方益
怀念与永恒~~~马君毅
城乡风景线~~~潘群飞
感悟点滴~~~杜跃清
~~~房企遐
回甘堂~~~陈百申
2021年04月04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念与永恒
回忆鲁迅先生墓迁葬祭典
马君毅

  我进上海大学的第二年——1956年的10月,正是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记得10月13日,我接到校方的通知,上海学联要我校派学生代表参加14日举行的鲁迅先生灵柩迁移仪式。我们知道,鲁迅先生即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们革命知识分子的一面伟大旗帜。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先生便是杰出的反帝反封建最彻底最勇敢的斗士。在白色恐怖年代,他带领革命知识青年,以笔杆为武器,如匕首投枪、一把锋刃的利剑,狠狠地顶在封建礼教、帝国主义、反动派的脖子上。他殊死战斗,不怕坐牢杀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到心脏停止跳动。我们曾在语文课上,读到过先生的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以及七律《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先生一生傲骨,毛主席称其为“民族之魂”,是我们大学生心中崇敬而不灭的偶像。如今有幸能参加先生的迁柩葬礼,我深感自傲。

  当时,我校被指派的学生代表,有冯显诚、徐曼庆、杨宗盛和我。14日那天,大家都起得特别早,生怕误了时间。鲁迅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享年55岁。先生的灵柩原于1936年就安放在上海万国公墓(即现在的宋庆龄陵园),这次灵柩迁移,将从万国公墓迁至上海虹口公园新建的鲁迅先生墓地安放。而这次移柩仪式就先要在万国公墓礼堂举行。我们大学虽离万国公墓不远,同在西郊,从校门口中山北路乘车,可直达中山西路万国公墓。但如果参加万国公墓的移柩仪式后,又怕灵柩去闸北虹口公园新建墓地的路上,一时会交通堵塞,恐难及时赶上迁葬祭典。于是我们就干脆不参加万国公墓礼堂的移柩仪式,直接去了虹口公园鲁迅先生的新墓地,预早等候先生的灵柩到来。

  虹口公园新建的鲁迅先生墓地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墓正南呈门形,用白色花岗岩砌成。墓地中间为长方绿地,绿地中央就是两米高的鲁迅先生坐像,鲁迅先生面容安祥端庄,浓密的胡须,高耸的头发,与他生前木刻中的肖像一样。

  坐像基石是花岗岩镶成,上部浮雕花饰图案为云彩,很像其著作《坟》的扉页。图案下刻有鲁迅生卒年份“1881-1936”。

  坐像后的太平台上是高高的大墓碑,中间有毛主席的亲笔题字:“鲁迅先生之墓”,阴文贴金。墓碑下方是安放鲁迅先生灵柩的墓穴,上面有花岗岩石板密盖。

  当移迁的灵柩到达新建墓地时,虹口公园门口已人山人海,包括无数自发前来的中外人士、上海民众,汇合成了人民敬仰呼声的海洋。幸好我们已早进去,周围与门口早有警察和纠察队守候,很多上海市民只能在门口翘首踮望。

  九点半左右,在新墓前安葬典礼开始。典礼庄重肃穆,我们大学生个个佩戴白花,严肃整齐地站立在墓道前面,墓道四周全是各界代表和先生生前好友、爱国民众。首先,由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代表上海市委和上海人民,向鲁迅先生献旗、献花圈。然后,我校与复旦大学的同学代表上海市学联、上海全市大学生,抬护着敬挽先生的巨型花圈,缓缓步向先生墓前,轻轻地把花圈放在墓旁,又静静地肃立在墓道一边。祭典安静而有序地进行着。参加此次迁葬奠祭典礼的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宋庆龄、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文化部部长茅盾、上海作协主席巴金和鲁迅先生夫人许广平、儿子周海婴等。巴金、茅盾和许广平先后致了辞,祭典安静肃穆,近六百人参加。大家都深刻地接受了一次民族奋斗的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

  时光荏苒,鲁迅先生的迁葬祭典已过去六十余年,而我也到了耄耋之年,但这件纪念民族伟人的往事却历历在目,成了我永远难忘的记忆。今天特写此文,以示告慰先灵和留作永久的纪念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溪上周刊
   第A02版:上林湖
   第A03版:慈溪收藏
   第A04版:海地文脉
唐多令·上林青瓷
回忆鲁迅先生墓迁葬祭典
乡村春意
警事闲话
三羊开泰图(国画)
放风筝
慈溪日报上林湖A02回忆鲁迅先生墓迁葬祭典 2021-04-04 2 2021年04月0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