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马丹丹
如果没有两把刷子,很难想象一家专注肿瘤的中医医院会发展得有多好。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医大家周超凡弟子、杭州种福堂中医医院院长、杭州艾克中医肿瘤门诊部主任孙彩珍,这一生注定和肿瘤杠上了。她说,这是命。从事中医抗肿瘤30年,看过的病人大概有40万人次,绞尽脑汁,不停地了解、试验、研究,从扶正祛邪法、以毒攻毒法,再到现在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解郁、通络、软坚、排毒”法,孙彩珍希望她往前走的每一步,可以成为千万个肿瘤病人生命新增的长度。
翻看孙彩珍的履历,来自金华磐安一个山村里,水土养育,自学成材。这样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草根中医,何以在名医林立的大城市立足,闯出了一条独特的抵御肿瘤之路?
在父亲身上试药
生怕一帖药下去害了父亲
孙彩珍生长的金华磐安县方前镇陈岙村,四面环山,是中药材之乡。也许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很小的时候,她就认识好几十种草药,和哥哥两人经常背着小竹篓上山采药,下山后换点零花钱。
小时候他们有个小毛小病都是自己采草药吃。拉肚子了就煎点凤尾草,发烧了就吃金钱草、蒲公英,小便热淋了就吃点车前草。
孙彩珍的堂兄是村里的郎中,她空的时候跟在他的屁股后面看他给人搭脉看诊,帮他配药。虽然堂兄病人很多,但他日子依然清贫。为什么呢?因为那时给人看好病了也不定有钱拿,乡里乡亲的有的就请去家里吃顿饭,有的给一条烟或一袋米算是报答。所以那时大家都觉得中医没出息,饿不死而已。等他们十几岁时,兄妹三人相继离开村庄去外面读书。
最终能走上中医这条路是因为孙彩珍父亲的一场大病。1991年,孙彩珍父亲被确诊肝肿瘤晚期。医生直接说:“回去吧,不用治了,在家好好陪陪他。”那一瞬间,天昏地暗。其实,从开始怀疑到确诊,短短十几天,父亲已经衰弱得非常厉害,而且腹水多得如十月怀胎。最初是走着去医院的,后来坐黄包三轮车,到确诊的时候已经是需要推着平板车去了。可是不甘心啊,父亲才58岁。
那时孙彩珍25岁,哥哥30岁。哥哥在县供销社上班,孙彩珍在他家旁边租了房子。他们当晚就赶回老家找到在当地已很有名气的堂兄。他一听也慌了,马上过来给孙彩珍父亲看,给吃了二帖药,未见转机。
孙彩珍父亲痛得厉害,一天要打好多针杜冷丁,更难受的是小便拉不出来,腹部越来越大。腹水越来越多。虽然极端痛苦,但他不想就这么离开。当时的情势逼着孙彩珍一边继续四处打听,一边翻各种经典医书,上海钱伯文教授说:“中医要根除肿瘤必须走破瘀活血的道路,然而破瘀活血药物的运用易造成扩散,以至于近代医务工作者很少敢去尝试。但是回过头来还是要走破瘀活血的道路,只有找到了破瘀活血的药物与其他药物的有机结合,才能既消除肿块,又不造成扩散。”孙彩珍苦思冥想,绞尽脑汁,最后心一横,敲定了一个方子。
第二天一早就去配来药,煎了。孙彩珍哥哥不敢亲自拿给父亲喝,叫阿姨端进去。他忐忑不安地等在外屋,每半小时去问下 “怎么样了?”说真的,他们心里非常没底,生怕这药一服下害了父亲。
过了一天,父亲没事,他们长吁一口气。但到了晚上说肚子胀,又火急火燎半夜去敲开药店的门,抓药来吃。后来,主方不变,其他中药一直视情况增增减减,没力气了加龟板,睡眠不好了加夜交藤。父亲一点点好转,三个月后能走了。到了这年秋天,中药也不吃了,他回到了陈岙村老家。过了一年后做B超,肿块不见了,腹水也没有了,肝里只剩一个钙化斑,抽血验甲胎蛋白指数也正常。父亲的这件事,彻底改变了孙彩珍和哥哥的人生。
村里许多病人开始找上了门。在家找不到他们,就去他们单位找。他们想,反正对中医那么热爱,哥哥就先辞职,在家里做起了土郎中。孙彩珍当时工作也比较轻松,业余时间比较多,就大部分时间和哥哥一起看病诊,一起采药。
父亲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连天台的病人都来了。父亲之前在天台做烟丝生意,生病后生意停了,病好后再去,那些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从开始的一天几个,到十几个,到后来一天要看50个病人,这已经像打仗一样了,经常看到凌晨两三点。
当时,孙彩珍和哥哥因不是科班出身,只是出于不忍上门请求而在家里帮人看诊,之后他们一边给病人看诊,一边系统学习中医。几年后,孙彩珍和哥哥都拿到了省中医学院(现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成教学院毕业文凭和国家组织统考的执业中医师证书,终于成了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医师。
于是,他们把诊所开到了县城的街上。再后来,开到了东阳。1999年,他们在金华创办金华艾克医院,是浙江省抗肿瘤协会团体会员单位、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浙江省重质量守承诺单位、金华市红十字协会团体会员单位、浙江省医保一卡通定点医院。2003年,他们在杭州开了艾克中医肿瘤门诊部,许多老病人一路跟随着他们。
2016年,他们在杭州建立了杭州种福堂中医院,帮助很多中晚期肿瘤患者,许多患者评价我们医院服务态度好,效果显著,如今是浙江省省级医保、杭州市医保定点单位,浙江省一卡通异地就医、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医疗机构。医院开设康复科,为肿瘤患者及中风及中风后遗症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颈肩腰腿疼等疑难病患者服务。
世上哪有什么神医啊
全是下苦功夫不断琢磨得来的
孙彩珍常说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中医抗肿瘤这条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2004年的时候,他们一年的门诊量已经超过4万人次。病人来自全省各地以及上海、江苏、安徽等地,有很多是病人介绍病人而来的。到现在,没有仔细统计,看过的病人大概有40万人次了。
那些康复的病人说孙彩珍和哥哥是华佗再世。“这世上哪有什么神医啊,全是下苦功夫不断琢磨得来的。”孙彩珍说,“我们帮过的病人中,最后没治好的也有很多。手到病除、包治这种话,我是不敢说的。我真的很感谢我们的病人和家属,抗肿瘤30年,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和挫折,不停地总结教训,才换来了更多的成功经验。”
为抗肿瘤,孙彩珍他们真是竭尽所能,国内用中医方法来抗肿瘤的门诊部和医院,能了解的他们都去了解和研究过,北京、上海不停跑。在研究中他们发现,扶正祛邪法、以毒攻毒法都各有优点和局限。经过反复验证后,他们对抗肿瘤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解郁、通络、软坚、排毒。
历来中医治病,是扶正还是驱邪,意见总是不统一。许多肿瘤一发现就已经到了晚期,此时应该攻邪为主还是扶正为主,确实也不好回答。为了求稳,宁可误补、不可误攻的思想有;扶正、攻邪两不耽误的有;扶正即是驱邪的也有。孙彩珍是坚定的“祛邪”派。肿瘤是病毒高度集中之处,就像是一座顽固的堡垒,堡垒不能攻破,就谈不上治疗,更谈不上清扫。孙彩珍常常用比较猛烈的手段,来驱除病人体内的邪气。他们发现,肺、肝、胃、大肠、妇科等肿瘤,跟气滞有关,气滞致病,就要解郁。肿瘤病人体内有肿瘤毒,有瘀血、毒火、痰湿、食积停滞,所以孙彩珍他们认为要立足于祛邪为主。
此时若大补,补下去的东西,肿瘤可能吸收得更多。打个比方,100元的补药,身体可能只吸收30元,70元可能是被肿瘤吸收了。用得不好,人参也是毒药。为什么这么说?举个例子,不说肿瘤,就是疔疮,如果疔未溃之前而用人参等补药,不仅疔疮不好转,反而会出现毒不外出,反向内攻,出现发热等危象。古训人参杀人是有道理的。肿瘤切不可妄补!孙彩珍主张饿着肿瘤,用龟板、灵芝,让肿瘤病人补而不滞。
有时候,面对随时都可能老去的严重病人,孙彩珍的心情也是很复杂的。如果想求个安稳,给他开一点调补的药,即使不好,家属也不会埋怨。但如果对这样虚弱的身体还要采取大剂攻下法,一方面不容易被家属理解,另一方面确实要冒比较大的风险。但30年来的经验告诉孙彩珍,只要掌握好分寸,大剂攻下法可能就把病人从危险的处境中拉回来了。当然,中药讲究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肿瘤、不是所有病人都适合大剂攻下法。
中医中药早介入
抗肿瘤事半功倍
许多人问孙彩珍,得了肿瘤后怎么办?孙彩珍的第一个建议是,中西医综合治疗。
适合手术的,可考虑手术、放化疗等西医治疗,第一时间消除局部病灶。同时,让中医中药早点介入,早点参与。
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手段会影响患者正常生理功能,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会加重人体肝脏、肾脏负担,同时出现的各种毒副反应也不利于提高疗效和恢复机能。这个时候,中医中药早点介入,才能事半功倍。
孙彩珍的第二个建议是,不要乱吃偏方。有的偏方只有四五味药就号称能治百病,这些往往都是猛药。兴许真治好过几个人,但肯定不是很多人。每个人体质不同,药的耐受性也不一样。孙彩珍对待同样的肿瘤病人,用的药也是不一样的,在主方差不多的基础上,会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