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孝义蔡氏宗谱》,创修于清咸丰间,但咸丰谱已佚。目前除光绪谱外,另有宣统元年和民国三十年续修两种,均藏于周巷镇民间(河北大学藏有宣统谱)。
宣统《姚江孝义蔡氏宗谱》
清宣统元年(1909)惟寅堂木活字本。十六世孙蔡朝昌同宗侄蔡祥德续辑。共印24部,以“济阳华胄上绍周宗典崇封建曰孝若忠聿惟祖训贵在聪听”编号,另有“正”字号1部,草谱1部,慈溪周巷镇蔡家社区蔡森和藏有一部,装有谱箱,但编号不详,业已受潮发霉,书签已失,品相不佳。
此谱不以卷分,仍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字为序分为八部,每部1册,共8册。目录与光绪谱相同,开卷增同里叶金蓓序,亦为写刻。
此谱与光绪谱在分册及顺序上大致相同,仿佛原版重印(时间相隔也不到二十年)。祖像亦为彩绘,但细部已有不同。
民国《姚江孝义蔡氏宗谱》
此为四修本。民国三十年(1941)惟寅堂铅印本。十七世孙蔡礼陶同宗弟蔡礼镫(麟书)续辑。共印几部,未详,亦为蔡森和先生所藏。
此谱不以卷分,以“仁义礼智信”五字为序分为五部,每部1册,共5册。
第一本仁部:续辑谱序、旧谱序、同修名字、凡例、绘像、宗规、族箴、杂记、牌位备考、同姓异派、神主格式、渊源考、世原图、旧谱图、世系图引、阖族排行、藏谱名次、跋;第二本义部至第五本信部:各派世系图,末附备考世系图、螟蛉外卷。
卷首有同里陈登原、叶金蓓、同邑邵祖康、同里叶垚蓂序各一,均为铅排,非写刻。卷内无祖像。
开卷为陈登原序。陈氏为周巷人,抗战前任南京金陵大学教授,南京沦陷后,回乡任教。他在《序》中说:“姚江孝义蔡氏,其初出于西周,开国之,以国为氏。仲渊君始自豫徙姚,允义君始定居孝义,若以其时考之,盖在赵宋定鼎杭州以前。今蔡氏之聚族于斯,歌哭于斯,胥此二君子启之。乌乎,唐宋以前此邦未为乐土,大古塘者,初记于荆公《临川文集》,亦徒见其荒潮澎湃、荆榛半开之情,而独有人也,蹑蹻担簦,自豫入越,营止建止,养之教之以成。今兹之蔡氏之林林总总,以为一乡之望族。郭璞卜五氏家世,冒荜路蓝缕,而其功亦不尽在其子孙者,蔡氏诚无忝欤。京洛旧土,世变频乘,山河血泪,曾何人洒。而蔡氏犹能修旧牒于离乱之候,明亲亲之谊,维友于之孝,以笃父子,以睦兄弟,君子之讲信修睦于内,固亦所以奠国本御外侮乎。抑余又闻之,蔡之为言卜也,蔡之为言大也,念祖德之芳菲,任时艰于后起,其大可卜而亦有待于孝子贤孙之自策自勉也。此谱创始于己卯十月,成事于今年四月,始事丽涛、襄事麟书,绳以史例,例得附书。”
据蔡麟书《跋》中所云,此谱其实已在1940年编辑完成。但因旱灾,“宗祠收入锐减,因而中辍”。1941年初春开印,“正拟续印史传、列传、艺文等,不图寇氛日逼,鼙鼓频传,曾几何时,而文献名邦沦陷。尔时谣诼四起,人心惶惶,借垫款项亦大受打击。不得已,择其切要者仓卒付梓……他如史传、列传、节孝传、艺文及新撰之宗贤传记等,暂行停刊。事出意外,徒唤奈何。呜呼是谱也,犹锦绣河山之仅存半壁也,欲使半壁为全璧,蔚为大观,惟有俟国土重光之后矣。”他还特别用小字在标题下清明:“跋,应刊在信部末页,惟谱未竣工而城区陷于敌手。仓卒成编,竟排在仁部之末,希阅者谅之。”
余姚县城沦陷于1941年4月23日,5月,日军侵占周巷。蔡氏有识之士在山河破碎、家园倾覆之际,当机立断,抢印家谱,以存宗族之信史,堪称大智大勇,为时人所敬,为后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