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杨昀
通讯员 冯罗鑫 唐秀丽
他虎背熊腰,看似一个粗人,却心细如尘;他强壮威武,曾经手握钢枪,如今走近群众。他叫陈欢强,是龙山派出所的一名责任区民警。
从部队转业进入公安系统后,陈欢强将部队作风融入日常工作中,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倾听民声,解决民忧。他说,只有这样,才配得上“警察蓝”的制服,配得上“人民警察”四个字。从警多年,陈欢强曾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个人嘉奖一次、慈溪市优秀人民警察、2022年抗疫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埋头苦干搏实绩
成就“接警量第一”
陈欢强曾是名军人,14年的部队生活磨砺了他的意志,更塑造了他埋头苦干的精神。2004年10月,陈欢强退伍转业,面对众多的选择,他毫不犹豫选择公安系统,成为了周巷中心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后又到龙山派出所当责任区民警。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实干永远是最重要的!”从戎装到警服,“人民警察”四个字让陈欢强深感荣幸,也充满干劲。陈欢强所在龙山派出所凤鸣警务站管辖的东门外村、龙山所村、龙山居委、西门外村4个村地处龙山镇的中心地段,商业繁华、人员复杂、治安环境复杂,要做好这一片的治安工作并不容易。
陈欢强深知,虽然责任区民警这个岗位只有平平淡淡的琐碎,但它却是联系警民的桥梁和窗口。因此,他始终捧着一颗真诚的心,走遍辖区每条街巷,上街治安巡逻、宣传安全防范知识,走村入户倾听群众诉求,遇到有群众咨询问题或是寻求帮助,他便逐一耐心回应。久而久之,陈欢强赢得了辖区群众的信任,凡是他出现的地方,群众都会亲切地叫一声“强哥”。
近年来,陈欢强每天不是在去辖区接警的路上,就是在侦办治安案件的路上,每年的考核在所里都是遥遥领先。2021年,陈欢强的接警量更是达到640起,居全所第一,得到所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
为民排忧化矛盾
耕耘责任田“区区小事”
作为52岁的老民警,陈欢强本可以做一些轻松的工作,但他却不愿放下肩头的责任,在他心里,辖区安全重于泰山。“只要我在责任区民警岗位上一天,我就要负起这份责任,对得起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陈欢强告诉记者,工作中遇到最多的是小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但小矛盾引起的纠纷若是不化解,很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类似案件碰到多了,陈欢强总结出了“三+”工作法:一是坚持严肃+关爱,坚持以合法合情合理为原则,唱好“红脸”和“白脸”,恩威并重、宽严相济化解矛盾,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因素的产生。二是履职+借势,在自身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借助镇村相关部门以及当事人家属、邻居的力量,依托老党员、老干部、老退休职工,不断拉近警民距离,增强辖区调解能力和水平。三是网上+网下,做到辖区隐患纵向到底“无死角”,横向到边“无盲点”,网上网下“一体化”,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本地公众号等平台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既有面对面谈话,也有指尖上化解,充分实现一体联动。
去年6月,龙山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被他人殴打。因该案适用调解程序,陈欢强在进行相关证据固定后,联系司法所工作人员、综治办工作人员、村书记、治保主任等多次开展调解工作。又因当事人和亲属不同意调解方案,进入行政案件办理程序。期间,报警人女儿连续多次信访要求严肃处理对方。陈欢强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证据材料做出了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未滋长信“访”不信“法”的风气。
类似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陈欢强却从来不说。“区区小事,不值一提”,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老骥伏枥当奉献
他将警服“穿进心里”
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作为所里的老前辈,陈欢强的精神一直带动、影响着周围的同事。在年轻民警的眼里,陈欢强工作劲头满满,既是老大哥,又是业务能手,在紧要关头从不含糊。
去年12月初镇海疫情发生时,陈欢强在当前践行“三能”重要指示的时期,身先垂范,主动申请参与执勤点执勤工作,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风霜严寒,冲锋在前,以危急时刻能豁得出来的决心,全身心投入到此次战疫工作中,24小时奋战在石材城执勤点,充分发挥了一名公安民警、共产党员的职责,切实守好慈溪东大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使命。
“虽然已50多岁,但我从不觉得自己老,通宵工作是常态,我顶着住!”陈欢强说,他已经将警服穿进了心里。凭着这份执着与热忱,陈欢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人民警察的精气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欢强距离退休的时间越来越短,他更加珍惜上班的日子,用他的话说,虽然忙碌,但他很享受、很充实、很满足。“我会把每天都当作从警第一天,用坚实的脚步走完从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