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顾历史,是想说明上林湖越窑秘色瓷对中国、世界作出的贡献,或说在中国、世界瓷器文明发展史上的杰出地位。
简单说,它的贡献体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慈溪上林湖窑场是中国青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原始瓷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至东汉中晚期,一种面貌全新的瓷器最先在上虞、慈溪等地烧制成功,而且在制瓷工艺技术上对后来出现的各地窑口有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越窑瓷器被学术界称为母亲瓷。从东汉中期创烧到南宋末年停烧,上林湖窑场前后延续了1200多年,是世界上持续烧制时间最长的窑系。正因为最早创烧和持续时间最长,上林湖窑场被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称为窑业圣地。
第二,慈溪上林湖地区是唐宋时期青瓷中心产区。上林湖地区主要包括上林湖、白洋湖、里杜湖和古银锭湖四个片区。在唐宋间,这一区域的瓷器生产规模和影响力,类似后来成为世界制瓷中心的江西景德镇。据考古调查,这一区域内共发现近200处古窑址,其中属于唐宋时期的有159处,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青瓷博物馆。该遗址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上林湖越窑是古代世界制瓷技术的引领者。当代陶瓷考古权威复旦大学郑建明教授认为:“越窑自东汉创烧以来,一直居于瓷器制作技艺的顶端,引领着制瓷技术的发展。不仅浙江省内的德清窑、瓯窑、婺州窑等窑场受其影响,省外的洪州窑、耀州窑、汝窑,以及国外的高丽青瓷等窑场亦深受其影响。可以说,越窑是一个技术扩张型的窑场,对国内外的青瓷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原馆长邓禾颖也指出:“慈溪越窑秘色瓷,代表了唐宋时期越窑的最高制瓷水平,它在中国陶瓷史上第一次对瓷器提出了类玉、类冰的审美要求。这不仅是制瓷史上的一大飞跃,同时也树立起古典陶瓷美学的第一面旗帜,成了此后高等级青瓷的代名词。”相关文献证明,上林湖越窑制瓷技术大约在唐末或宋初,已经被全盘移植到朝鲜半岛。现今考古发现,在古代朝鲜半岛中西部与西南海岸地区古窑址生产的高丽秘色瓷,其母体就是慈溪上林湖越窑。
第四,慈溪上林湖地区是目前已知秘色瓷的唯一产地。据考古证实,上林湖后司岙窑址是晚唐五代时期秘色瓷原产地。秘色瓷的存在,原来只是一个传说,人们无从知道它的真实面容,乾隆皇帝也未能亲睹芳容,说明它极其珍贵,非其它名窑珍瓷可以替代。1987年,文物部门对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寺地宫进行发掘,首次发现了13件在地宫藏品名录中有明确记载的秘色瓷,经专家考证认定,确系产自慈溪上林湖窑场。复旦大学另一位陶瓷考古界权威沈岳明教授提出:“法门寺的考古发现,在越窑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第一次向世人揭开了秘色瓷的神秘面纱。秘色瓷成为越窑青瓷的巅峰之作,造型规整大气又不失秀美,釉色如千峰翠色和雨过天晴般的晶莹剔透,是上林湖窑工利用自然界的水、土、火制造出来的艺术珍品,是天地人合一理念的完美体现。秘色瓷成为后代高档青瓷的代名词,其影响深远而广泛,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的里程碑。”秘色瓷也是中国陶瓷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皇宫用器。公元874年,大唐皇帝把秘色瓷供奉在法门寺地宫,使秘色瓷显出既高贵又神圣的气质与品位。五代的吴越国、两宋王室都把秘色瓷珍若拱璧。此瓷以秘色命名,最早出现于晚唐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一诗中。后人对何为“秘色”曾有过多种解说:其一为工艺说,认为秘色瓷是运用釉封匣钵装烧的特殊工艺制作而成,正是运用了这种烧制技术,才使瓷器有了千峰翠色的神奇效果;其二为釉色说,认为秘色瓷的釉色源自自然,呈天青或淡青色,釉面均匀莹润,风格简约、清灵、淡雅,呈现如天、如水、似冰、似玉的艺术效果;其三为等级说,认为秘色不是指颜色,而是指物品的等级,含有珍稀、罕见、奇特的意思;其四为神秘说,认为秘色瓷釉色配方和制作工艺独特且秘而不宣,制作成本明显高于普通瓷器,产品数量极少,只能由皇室专享,“臣庶不得用”,给人以一种神秘的感觉。
以上诸多说法,都从不同角度,对秘色瓷属性予以揭示。为此,业内人士综合认为:等级说和神秘说,似乎更切合“秘色”一词原意。就其艺术史学意义而言,秘色瓷代表了公元9—11世纪世界青瓷烧制技艺的最高成就。余秋雨先生称之为“世界级的文化瑰宝”。沈岳明教授也明确指出:“越窑秘色瓷是中国陶瓷史上形成的第一个品牌,也是第一品牌。”
第五,流传在浙东一带的越窑青瓷瓯乐,是世界上最早的瓷乐表演形式。瓯之本义为茶碗,敲击胎体厚薄不同或装有不同水量的瓷器茶碗,会发出美妙的音乐,故被称为瓯乐。以后人们将用各种瓷类乐器演奏的音乐,通称为瓯乐。1998年,在对匡堰镇寺龙口越窑遗址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一批唐宋时期的瓯乐乐器,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瓷类乐器。该遗址获评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传承发扬瓯乐艺术,2009年,慈溪正式成立瓯乐艺术团。此团曾赴美国、法国、德国、泰国、新加坡等近十个国家和国内十几个大城市巡回演出,因表演形式和艺术效果独特,大受听众欢迎。同时,瓯乐作为一种传统艺术,现成为慈溪传播越窑青瓷文化的主窗口,也是浙江音乐艺术对外交流的金名片。
第六,慈溪是有证可查的中国海上陶瓷之路重要启航地。瓷器既为重物,又是易碎品,古代一般通过海上运输销往国外,形成与陆上丝路相对应的海上丝路。上林湖窑区生产的青瓷器,在古代不但供国内民众大量使用,还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远销东亚、南亚及中东的许多国家,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唐宋时期,上林湖越窑青瓷作为最早销往海外的大宗贸易瓷器,通过明州港(今宁波),大量输出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及中东、北非、东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开拓海上陶瓷之路的先驱,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2005年,在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的沉船中,打捞出49万件10世纪的器物,其中30多万件是上林湖及周边区域越窑生产的青瓷产品。
以上,均可佐证越窑青瓷(含秘色瓷)为慈溪所产,山清水秀、翠屏掩映的上林湖越窑遗址,由此成为世界最早烧制青瓷的窑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