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强是一位老者,今年八十八岁。他依然每天开着他心爱的小车,到菜场吃早点,买小菜,照顾他的老妻,家里的家务、烧饭,都由他负责。他一点没有老态,同他谈话,还是跟年轻人一样,思维敏捷。
只要有时间,他会外出到各地写生,或由年轻朋友带着,去四明山中,到绍兴城里,到浙东的角角落落,几间东倒西歪的老屋,几株姿态造型怪异的古树,或是平凡如你我的芸芸众生,一经他的笔,便在他的速写本上定格下来,总是妙趣横生。
多数时间,是没人陪同的,他的小车上永远放着一张可以折叠的塑料小凳。到了哪里,只要他觉得有意思,便停车坐下来,开始速写,画拆落市、高王、周塘、汪埭、天元、马家路、西门头、教场山……慈溪的角角落落,都有他的身影,或许你都能在街上碰着他。
我们生活的空间,便是他线描创作的源泉,这些平凡的景物,在我们看来,实在是很不起眼的,一经他的眼、他的笔,便就不一样了,原来都可以入画。这便是艺术的魅力,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艺术就在我们的身边。
为人熟知的徐光强,是一位老书法家,一位老教师。很多人并不知道,他还能画,并且他的画画是跟书法同步成长的。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大概在七十年前,宁波师范的刘文选老师就发现他的天赋,把他介绍给潘天寿先生,到陆维钊先生那里请教书法,到赵宗藻老师那里学习木刻版画。于是一发不可收拾,临摹《集字圣教序》,创作了大量的版画。至今他的书房依然保留了他的早期创作,《让肥帅升帐》《围海造田》就是其中的劫余。所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书法热中,他能从众多的书法爱好者当中脱颖而出,他是有全方位的文化基础和艺术准备的。看似天才,实则下了苦功。
记得数年前,我们一起到杭州参观黄宾虹的画展。观展之后,他便掏出速写本,在西湖边画了起来,很快便围上了一圈人,啧啧称奇。看他那神情,活像是黄宾虹那尊著名的雕塑,也是在写生的模样。
在徐光强的晚年,他不再创作繁琐的木刻版画,线描写生倒成了他书法创作之外的调剂,成了他休闲的一种方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这次展出的一百多件作品,只不过徐光强老师随写随画的一部分。
乐雅艺术空间的主人有心,出于赞赏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保留文化遗产的热心,推出这样一位老者的画展,确是一种慧眼独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