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到三月初,告别乍暖还寒的早春,迎来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的春天,许多人可能已经按捺不住一颗躁动的心,想和春天来一个“约会”。然而和“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相伴而至的,还有让人头疼的花粉。这个季节,很多皮肤敏感的小伙伴经常出现皮肤发疹、瘙痒、打喷嚏等症状,极有可能与花粉过敏有关。
近日,赵女士因面颈部发疹起红斑并伴有瘙痒,来到慈溪市皮肤病医院就诊。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王刚经过检查发现,患者面颊及颈部均可见水肿性红斑及斑丘疹,其中颈部皮疹已被抓破结痂,躯干和四肢等其他部位未见明显皮疹。王医生询问病史得知,赵女士刚从南方旅游回慈,发病前曾去景区树林里拍照,被迎面吹来的风吹得直打喷嚏,随后出现以上过敏症状,两天也未见好转。王医生结合病史和查体结果,诊断赵女士为花粉症,为她开具了抗过敏药物和药膏对症治疗。
那究竟什么是花粉症?引起症状的原因是什么?会不会传染?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王医生来给大家讲一讲。
花粉症的流行以及发病机制
花粉症是一种季节性的,由致敏花粉诱发的1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主要是部分特应性体质的患者对植物花粉存在过敏。花粉症主要累及暴露部位如皮肤、眼结膜、鼻黏膜、支气管等,过敏患者首先出现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如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并伴有眼痒、结膜充血、咳嗽咳痰喘息、皮肤红斑发疹瘙痒等过敏症状。临床上通常把由花粉致敏的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咳嗽统称为花粉症。
引发花粉症的两大关键因素分别是花粉致敏植物及其所依赖的“武器”——气传致敏花粉。所谓气传致敏植物,指的是那些能够产生可通过空气传播并引起过敏反应的花粉的植物体。这些气传致敏花粉依赖风力进行传粉,并且花粉内含有的特殊蛋白质会触发敏感个体的超敏反应。
花粉症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并没有传染性。它的发病机制为过敏体质的人吸入或接触致敏花粉后,产生一种叫免疫球蛋白的抗体,花粉与它结合后,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过敏介质,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皮肤黏膜水肿,腺体分泌增加,从而产生瘙痒症状。花粉症患者只要身处花粉浓度高的地方,接触到致敏花粉就会诱发该病。
花粉症的流行与花粉在空气中的播散规律密切相关。根据花粉的播粉情况,可将气传花粉植物盛花期分为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春季,但与人们想象中的桃花、樱花等虫媒授粉植物并无密切相关,多指以乔木开花为主,包括松科、柏科、桑科、杨属等。第二个高峰出现在夏秋季,此时致敏性强的草本植物开花较多,包括蒿属、草属、豚草属、藜科等。
花粉症的预防与治疗
一般来说,避免花粉接触,是防治花粉症最有效的方法。在春暖花开的时节,皮肤敏感的小伙伴们应尽可能减少在花粉浓度较高的区域活动,特别是晴天傍晚,此时花粉浓度最高。
如需外出,务必做好皮肤黏膜的防护,穿好防晒衣,戴上眼镜和口罩,尽可能减少身体的暴露范围,减少致敏花粉接触皮肤及眼结膜,避免致敏花粉吸入鼻腔。
外出回家前应先在户外清理衣帽用品,回家后及时沐浴更衣。同时注意花粉播散期不在室外晾晒床单和衣服。白天应关闭门窗,防止花粉进入。
那不小心得了花粉症又该怎么办?一般症状轻微的患者离开花粉播散区域后,症状能自行缓解,如有皮疹不退、瘙痒严重以及眼部、呼吸道症状无法缓解等情况,请到医院及时就医。
■全媒体记者 王桑
通讯员 孙卓瑶
健康大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