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有些常见病症也随着春天的脚步向许多人靠近,慈溪市中西医结合医疗健康集团总院中医院院区脾胃病科主治中医师朱燕华表示:“最近因身体偶感不适,来医院咨询的人有所增加,多是一些头晕、口干舌燥等小症状,但也不容忽视,其中养肝是关键。”
中医认为,春属木,主肝,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此时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则易致肝气郁结,肝阳上亢,出现脾气急躁、头晕、口干舌燥等不适症状。张景岳有言“春应肝而养生”,表明春季正是养肝的好时节。那么如何养肝呢?朱燕华医师就和大家来聊一聊。
情绪是否稳定,有没有乐观的心态,都和肝脏疏泄功能能否正常发挥有着密切的关系。女性易出现情绪波动,这与她们的生理特点有关,因此女性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平常遇事不要急躁,不要跟自己较劲,管理好情绪。
保持规律的作息,培养睡午觉的好习惯,也有益于养肝。《黄帝内经》中指出:“人卧则血归于肝。”中医认为,子时睡眠充足,肝胆疏泄才能如常,否则易出现肝气郁结。如果晚上不能及时睡觉,或睡觉质量不好,第二天少阳之气没有升起,人就容易困乏,没有精神。而午时是一天之中阳气最旺的时段,此时短时午睡有助于养阳气,协助人体快速恢复精力和体力。
饮食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春季饮食要少酸多甘。虽然“酸味入肝”,但在春天多吃酸味反而会让肝气更旺,肝旺伤脾,从而导致脾虚。偏甘性食物在春季与人体更相宜,如牛肉、大枣、怀山药、蔗糖等,可以养脾气,脾气旺则肝血自生。同时也要多吃绿色蔬菜,如菠菜、韭菜等,“青色入肝经”,可以养护肝脏,对肝有益。注意不要吃霉变食物,少吃油腻食物。霉变食物会诱发肝癌,热量过高的饮食会引起肝脏质变,出现脂肪肝。
适量的运动也是养肝的重要一环。冬季天气寒冷,大多数人运动量减少,筋脉收缩,等到春天天气渐暖,借春季肝气旺盛时,舒展筋脉以利四肢百骸。其中春游踏青、湖边散步、打太极拳等都是适宜春天进行的舒缓运动。
有些人也会进行穴位按摩。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而穴位则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穴位按摩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进行,每天睡前或起床后,可以花5~10分钟按摩太冲穴、期门穴、肝俞穴等穴位,动作要轻柔,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长期坚持不仅可以养肝,还能改善睡眠质量。
■全媒体记者 王桑 通讯员 张汶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