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李珍燕
通讯员 徐圆
本报讯 “过期食品属于什么垃圾?”“玻璃容器是不是可回收垃圾?”……近日,浒山街道再生资源回收便民服务驿站内人头攒动,“垃圾‘投’正确,分类‘换’美好”主题活动第一站在此正式拉开帷幕。活动以趣味互动与实物置换相结合的创新形式,让居民在轻松参与中深化垃圾分类意识,真切感受资源回收的价值。
当天下午,“分类大转盘”游戏区刚一开放便排起了长队。“用过的一次性口罩属于什么垃圾?”随着转盘缓缓停下,张女士脱口而出:“是其他垃圾,而且要密封后投放!”接过小礼品的她难掩兴奋,“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游戏之中,玩个游戏就把分类知识记住了,比单纯看宣传册有意思多了。”
除了热闹的游戏区,另一侧的废弃物焕新区同样人气高涨,居民陆续带着提前整理好的废品前来有序兑换。家住金山社区的陈先生成为首个“置换达人”,他凭借收集的可回收物,成功兑换了四包纸巾、一节电池、两卷垃圾袋和两瓶水。“平时这些东西都随手扔掉了,听说有活动就特意收集起来,没想到一个星期能攒这么多。”陈先生拿着兑换的物品感慨道,“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废品实现了二次利用,还能带动全家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一旁刚换完五卷垃圾袋的张阿姨笑着说道:“家里攒了不少玻璃瓶,以前不知道怎么处理,今天拿来换垃圾袋正好能用,既不浪费又环保。”
活动现场,身穿马甲来自阳光港湾志愿服务队和微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十多名志愿者穿梭其间,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有的在“分类大转盘”旁维持秩序、核对答题结果,有的在废弃物焕新区帮居民清点可回收物数量、讲解置换规则。“活动开始不到半小时,就有二十多位居民参与置换,大家的热情超出预期,不少人还问下次活动什么时候举办。”一位志愿者介绍。
此次活动将知识性、趣味性与实用性融为一体,有效提升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在各镇街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垃圾分类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