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翻身、起床就会天旋地转~~~
翻身、起床就会天旋地转~~~
翻身、起床就会天旋地转~~~
翻身、起床就会天旋地转~~~
翻身、起床就会天旋地转~~~
翻身、起床就会天旋地转~~~
2020年05月18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翻身、起床就会天旋地转
一块“小石头”困扰大妈12年
  ■全媒体记者 冯茜

  通讯员 张薇瑛

  本报讯 翻个身,起床,都会感到天旋地转,还有头晕、恶心、呕吐……10多年来,65岁的郑大妈被这样的症状折腾得够呛,她以为自己患上了胃病、脑血管病,可跑了消化科、神经科,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直到最近,郑大妈身上的病灶才终于被揪出来。

  郑大妈最近由于劳累,睡眠也不好,困扰她12年的老毛病——眩晕症又犯了。于是在女儿的陪同下,郑大妈到市中医医院急诊内科就诊,想着配点治头晕的药缓解缓解。

  “医生,我头晕的毛病又发作了,晕起来天旋地转,还特别恶心想呕吐,吃不下饭,睡不踏实……”大妈向接诊的王杰赞主治医师倒起了苦水:“为这头晕病,医院没少跑,中医西医,药也没少吃,就是不见效……”

  “郑大妈,您这个晕,是不是在活动之后出现?尤其是晚上睡觉、翻身、起床时,会晕得特别明显?并且如天旋地转一般?”王医生下意识追问。

  “是,是,是,就是噶几!”大妈一听,医生说的症状,完全符合自己的情况。

  王医生告诉郑大妈,她的眩晕可不是消化系统的病,也不是什么脑血管的问题,而是因“耳石症”引起的。

  结合郑大妈眩晕发作时的方式,王医生初步考虑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进一步通过位置试验和相关检查后,认为郑大妈眩晕明显,同时诱发出了右眼快相上跳外旋眼震,考虑是“右后半规管管石症”。

  王医生介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耳朵内部的椭圆囊内耳石脱落,掉入半规管内,随着体位改变,耳石带动内淋巴液流动,刺激了毛细胞上的动纤毛兴奋或抑制,从而出现了眩晕等一系列症状。“这种眩晕,约占眩晕疾病的30%,发作时常有较为剧烈的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在劳累、感冒、失眠等情况下可诱发。而目前来看,耳石症病因不是很明确,可能跟头部外伤或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相关。”

  王医生向记者讲解道,“耳石症”作为眩晕症的一种,因其症状特别,且发病时常导致患者较重的痛苦感。通常,也需要有相关临床经验的医生在辅助检查条件下予以鉴别。不过,对这种眩晕,往往很多人并不了解。“有的患者出现眩晕症状后,甚至会误认为是自己的胃、脑血管或者是颈椎出了问题,但很少会想到是耳朵里出了问题。”

  王医生与郑大妈母女沟通病情后告知,这种眩晕目前没有特效药,但可以治,就是进行耳石复位,通过医生的一种特殊手法操作,来让“移位”的耳石重新归位,使半规管中的耳石回到椭圆囊中。

  耳石复位后,郑大妈感到眩晕感消失了,20天后复查回访,也并未再出现眩晕症状。

  那么,长期从事急诊内科的王医生又是靠什么诊断出这种耳朵里的问题呢?对此,王医生笑笑告诉记者:“我曾在浙一医院急诊工作多年,当时该院有一位医生专门研究耳石症复位,我也跟着学了学,没想到如今还真帮上了这类病人。”

  王医生也提醒,根据患者位置试验诱发眼震等情况不同,需采取不同的复位方式,因此这种操作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部分老年人往往伴有缺钙、骨质疏松等情况,建议多补补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保证良好睡眠,会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耳石症复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经济新闻
   第A04版:天下
   第A05版:桥城快报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教育
   第A08版:广告
一块“小石头”困扰大妈12年
微播报
老屋窗口
动心变堵心 29万的二手百达翡丽竟是假货
一日作案4次 连偷汽车轮胎7只
告别晴雨不定 连晴大幕开启
慈溪日报城事A06一块“小石头”困扰大妈12年 2020-05-18 2 2020年05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