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健康慈溪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2月1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旬大伯肺里“破”了个大洞
始作俑者竟是“三高”

  ■全媒体记者 冯梦苓

  通讯员 徐佳青

  王大爷今年76岁,身体一直不错,平日里在家种种田地,一来种些新鲜瓜果给子女尝鲜,二来也打发打发时间。年前,王大爷突然感觉右侧身子使不上劲,刚开始以为是干农活累了,但休息了几天也没好转。直到几天后子女回家才发现,于是立即带着王大爷前往慈溪市第七人民医院内科检查。结果这一检查,发现了许多问题。

  脑梗住院,结果查出肺脓肿

  “王大爷手脚乏力的原因找到了,是脑梗塞。”接诊的是内科主治医师苏雯雯,她介绍,王大爷的头颅CT检查提示颅内多发缺血灶,诊断为血糖血脂高所导致的脑梗塞。因为王大爷有严重的“三高”,入院检查血压156/94mmHg,空腹血糖达到了13mmol/L,餐后血糖19.6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甘油三酯5.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84mmol/L,都超过了正常的参考范围。此外,在筛查胸部CT发现,王大爷的肺情况十分糟糕,右肺感染性病变,出现了一个直径7.6cm的空洞,初步考虑是肺脓肿。

  不会是肺癌吧?王大爷的子女十分担心。“这个肺部的空洞不规则,不能排除肺部恶性肿瘤可能,但我们发现王大爷的身体有带状疱疹。考虑到王大爷不抽烟,家里也没有肺部恶性肿瘤病史,综合考虑还是建议先抗炎治疗,同时仔细完善病理检查。”苏雯雯医生向家属建议。

  这时王大爷也突然想起来,一周前自己种完地回家,洗澡时曾不小心着了凉,偶尔有几声咳嗽,当时以为就是一场小感冒,便没在意,没想到会演变得这么严重。

  住院以后,苏医生根据王大爷病情制定了一套个性化治疗方案,首先就是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即预防再次发生脑血管意外),进行抗血小板,稳定斑块,稳定血压、血糖治疗,至于肺部感染的情况,以及痰培养结果,给予敏感的抗感染药物。对此,王大爷积极配合医护的治疗,监测血糖血压,规范饮食。

  经过3周的治疗后复查胸部CT,肺部的空洞缩小至3.7cm,这可把王大爷高兴坏了。与此同时,王大爷的血糖监测也在正常范围,血压也基本正常,抽血复查血脂也恢复了正常,几次病理检查结果阴性,多次痰找抗酸杆菌也是阴性,右侧肢体乏力也明显改善。“太好了!”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王大爷和家属也更有信心,坚持继续治疗。

  糖尿病“不声不响”,但千万不可忽视

  “目前,王大爷已经基本康复,再观察几日便可出院。这次也幸亏家属带患者来了医院,及时发现了肺脓肿,不然王大爷就危险了。”苏医生庆幸,她表示,这次王大爷发病的罪魁祸首是“三高”,尤其是高血糖。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强化血糖控制可以使大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9%,心肌梗塞的发生率降低15%。”苏医生解释,糖尿病早期并无明显不适症状,不检测血糖,很难被人发现。

  王大爷就是如此,尽管年近八十,但平时并不注意体检,患上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而不自知,长时间的“三高”才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梗塞。

  除了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还有许多并发症,如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感染等,其中感染最为常见,也最为被人忽视。苏医生介绍,感染一般以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也就是王大爷口中的感冒,因为“感冒后”也没有及时就诊,代谢紊乱、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机体防御功能下降,逐渐演变成为肺部感染,最终成为肺脓肿。

  “所以你别看糖尿病平日里‘不声不响’,但它的危害很大。市民要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苏医生表示。

  想要“控好糖”,从规范自我营养做起

  近些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攀升至11.6%,患者数量高达1.14亿,然而糖尿病的治疗率仅为25.8%,血糖控制达标率仅为39.7%。那么,如何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呢?苏医生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吃动要平衡,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控制腰围,预防腹型肥胖,男性腰围不超过90cm,女性腰围不超过85cm;合理饮食,预防营养不良,成年人BMI应该在18.5—23.9之间;规律运动,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

  其次,主食定量,摄入量因人而异,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应占主食摄入量的三分之一,尽量选择低GI(Glycemic Index,译为升糖指数)食物,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和肥肉摄入。奶类豆类天天有,保证每日300g液态奶或适量奶制品的摄入,零食加餐可以选择开心果、扁桃仁等坚果。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烹调注意少油少盐,成人每天烹调油25g-30g,食用盐不超过6g,推荐饮用白开水,成人每天饮用量1500-1700ml,糖尿病患者不建议饮酒。

  再次,吃饭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定时定量进餐,餐次安排视病情而定;控制进餐速度,早餐15-20分钟,中晚餐30分钟;改变进餐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注重自我管理,其中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医嘱用药、监测血糖、足部护理以及高低血糖预防和处理等六个方面的自我管理;定期接受营养师的个体化营养指导,频率至少每年四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视点
   第A04版:天下
   第A05版:桥城快报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健康慈溪
   第A08版:专版
操心儿子老是不找对象 大妈患上焦虑障碍
饮食习惯对睡眠有哪些影响?
包汤圆 庆元宵
期(七)待好睡眠
中国精神卫生界大伽来院授课
七旬大伯肺里“破”了个大洞 始作俑者竟是“三高”
康复技能训练
慈溪日报健康慈溪A07七旬大伯肺里“破”了个大洞
始作俑者竟是“三高”
2022-02-17 2 2022年02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