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海地文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红色之光~~~岑庆耀
~~~——读《余姚进士录》有感
慈溪家谱~~~童银舫
史事钩沉~~~沈东海
2022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学术之变 成专精之学
——读《余姚进士录》有感

  陈克华

  王孙荣老师赠我新作《余姚进士录》,大饱眼福。我对史学是门外汉,不会作深层次理论分析,只就感受较深的写几点,表达我对本书和作者的钦佩之情。

  先说本书的资料详实,旁征博引。写这种史学类专著,必须积累广博精专的资料,好比建房先要夯实基础。该书正文之后,附有“主要参考文献”27种。是“主要文献”,而不是一般书目。仅举几部书:屈万里主编《明代登科录》有22册,顾廷龙主编《清代朱卷集成》有420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全书录收著作3461种,79307卷。进士案卷只需参考《登科录》即可,作者还要参考《会试录》《乡试录》,这还不包括每位进士小传后,“案”中录入的各种志书。这些文献卷帙浩繁,汗牛充栋。孙荣老师搜集资料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令人肃然起敬!回忆十多年前,我到王府拜访,孙荣老师领我参观另一间藏书的房子,整间屋都是书!其中一柜都是明代文史著作。慈溪市图书馆参考阅览室的明代文史藏书,都不及王老师家齐备。孙荣老师为人低调,潜心学术,博览群书,功底深厚。余姚市史志办约请他写《余姚进士录》,他有金刚钻,敢揽瓷器活,可谓得人!

  其次是写作严谨务实,考订缜密,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全书七百余位进士多有“案”,即“按”或“按语”。这是编著者对历代方志选举录及所引用史料文献的考核订正,辨别其真伪异同。我粗略统计(不含附编),“案”中对引用书目中资料的舛误,列出姓、名、字、号58例,生卒年月19例,籍贯22例,户籍2例,登科年号3例,未载、失载、延误、补录等46例,其他47例,计297例。我列出上述数据,足以证明作者撰著考订的缜密,如火眼金睛,明察秋毫。这里还有一个易为读者忽略的细节——进士的生卒年份。如14页第一位进士胡穆(1019—1101年),这个阿拉伯数字是从“真宗天禧三年己未二月十九日生,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正月二十七日卒”推算出来的。我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公历纪年是1911年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以后的事。公农历的换算,涉及朔望、闰月、跨年等知识,没有工具书,不知要换算多少时日。有一次我到孙荣老师的办公室,见他案头正摊开一本土黄色封面的旧书,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垣的《二十史朔闰表》,一本非常著名的工具书。看着这本陈旧不堪的书,我猜想他家里案头定然也有同样的一本,因为他写二本进士录,此书须臾不曾离手。而在本书参考文献中,王老师却未将其列入,可见参考文献之义例。再来说说户籍。本书首见56页洪武四年登科的岑鹏为“儒籍”,以后有民籍、军籍、匠籍、官籍、灶籍等。用当今户籍类比,好似农业户口和居民户口。现在似乎无关紧要,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农民子女初中毕业不能报考技校,招工顶职也受户籍限制。要“农转非(农业户口转居民户囗)”,按政策要出钱去“买”居民户口……不必细述。全国有许多盐场,庵东盐场即为其中之一。当时“灶民(灶籍)”即盐民(世袭),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明洪武开始,灶民(灶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了。周乃复先生在《慈溪进士录》序文中作了评价,“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灶民跨越阶层的鸿沟,有向上流动的机会”,可谓知者的论!还有需要讲到的是居里地。本书凡例指出,“凡能考证出其居里者,皆著录现境镇(街道)、村(社区)。”作者特设这一条,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和工作量,不加注,读者也不会苛求。但能著录今属现境镇、村的地址,将当今的地理信息告诉读者,真是功德无量。因历史沿革,境域调整,本书中的余姚进士,涉及余姚、慈溪、上虞三县。如367页马斌,余姚云柯乡(今属慈溪市宗汉街道马家路村)人。作者另加“案”:马斌侄孙马宗汉(1884—1907年)系辛亥革命先烈。399页蒋玉泉,余姚梅川乡(今属慈溪市浒山街道水南社区)人,是晚清画家蒋镳的儿子。读起来马上拉近时空距离,有一种亲和力,真有“他乡遇故知”之感。难怪北大教授叶晔在本书序文中说这个工作“令人敬畏”,浙东地域文化专家童银舫先生在《一部地方登科录的扛鼎之作》的评介文章中也给予很高评价,这些决非溢美之辞。附编有“析异、考异、存疑、辨误”四项。“辨误”中,作者没有把唐代的虞九皋列入本书唐代进士第一位。“案”中仅用53个字(此从略),经过甄别,去伪存真,把北宋胡穆排在第一位,这是经过缜密考订得出的结论,从中也可以看出其胆魄见识。历史学家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史德,我认为孙荣老师皆一一做到了。

  第三是行文简练,平实明快。本书中每一位进士的简介是一篇小传。文中有时要引用参考书目中的原文,如用现代文写作,势必文白杂糅,不伦不类。每位进士的字数又不能过多,只能用简练的文字记述。作者竭尽全力,惜字如金。这种洗练流畅、平实明快的文字,读起来赏心悦目,确是上乘之作。如果不是多年浸润在古文字中,是难以写出这种文质兼美的文章的。童银舫先生在评介文章中说,“在我所目及的科举人物的研究著作中,堪称翘楚”,绝非虚言。至于有些读者阅读时对古代官职、科举专有名词,行文中的文言词语读不懂,这也难怪。如要加注,注不胜注。因为这是一部史学专著,是工具书,是为别人撰文、研究提供参考资料的,曲高和寡,实难两全。

  现在《余姚进士录》和《慈溪进士录》联袂先后出版,作者贯通学术之变,修成专精之学,皇皇巨著,堪称双璧。又因地缘相邻相融,学风学术相得益彰,特向作者致贺!孙荣老师正当盛年,祝愿他孜孜不倦,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写出更多更好的著作,让我们共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溪上周刊
   第A02版:上林湖
   第A03版:翠屏丹青
   第A04版:海地文脉
革命先烈叶金坤
通学术之变 成专精之学
光绪《姚北沈氏宗谱》
年高德劭——民国大总统题匾探究
慈溪日报海地文脉A04通学术之变 成专精之学 2022-11-13 2 2022年11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