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海地文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红色之光~~~岑庆耀
~~~——读《余姚进士录》有感
慈溪家谱~~~童银舫
史事钩沉~~~沈东海
2022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史事钩沉
年高德劭——民国大总统题匾探究
沈东海
鸣鹤古镇的“年高德劭”匾

  入秋,闲着无事,携妻去鸣鹤古镇转转。

  在古镇中街的“德园”,观海卫书画创作基地那,见偏门开着,便打算进去看看。不成想,这是另一个私人庭院,屋主(房租的)虽不苟言笑,倒也不拒绝参观,只是略提醒道:“莫问,勿摸。”屋里院内略参观了一遍,当他得知我妻子会书法,对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我们上座,坐的还是民国欧化的古董椅,据他说我们是第二个坐这些椅子的人;上茶,上的是上好的白茶。后来得知他想在这开一家茶社,想请我提点意见,于是高谈阔论一番,谈老宅布局、画的搭配、色调、物件摆放、庭院改造等等。他一一认同,点头着。聊到厅上挂的那块“年高德劭”匾,细看才发现右边有一行小字“民国大总统题褒”,左边一个小字“叶”,匾的正上方加盖一个大红印“荣典之玺”,一时把我惊呆了。忙问是谁写的?“孙中山!”他答。

  听到这,我陷入了一阵沉思,只是略提道:“这匾要好好保护,若是能挖掘下,宣传宣传,说不定游客会络绎不绝。”他表示认同。而“叶”字他不知何意,我猜测应是受匾人的姓,下面的名应该损毁了,因我略知鸣鹤以前叶氏族人开药店是蛮有名的。

  出了这庭院,我一半的精力已不在了游玩上,反复问着自己:“这真是孙中山先生写的?”问的次数多了,答案显然不是的,一是孙中山只做过临时大总统,严格意义上讲,他没做过大总统,以孙中山的品性,是不大可能会在牌匾上冠以民国大总统的头衔。其二是那个章,一个一心想推翻帝制的人,怎么可能会使用一个带“玺”(皇帝的印章)字的印章?其三“年高德劭”四字的书风,与孙中山的也不太像。

  之后我百度搜索,看是否有关于此的报道,因据屋主介绍的情况,他显然是听别人说的,不成想,还真搜到了。据中国宁波网转载《宁波日报》的一篇报道,可知此匾系孙中山所写的说法,就出于此。在采访的过程中,镇上小有名气的镇史研究专家、67岁的王盈根老人特意赶来告诉记者:“这匾应是孙中山赐给叶鸿年的。”他拿出《续刻杜白两湖四浦水利全书》,来予以佐证,上面记有叶鸿年的事迹,然后又拿出叶氏后人俞菁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写道:“我听外祖父叶树莱(叶鸿年幼子)曾说,小时候在宁波祖屋中,曾有一块匾,应是《古镇鸣鹤》一书中提到的孙中山赐予‘年高德劭’之匾额……”

  随后,记者查看了由当地乡贤于2001年编辑出版的《古镇鸣鹤》一书,其中“古镇人杰”一章中有关于叶鸿年的记载:叶鸿年生于1847年,卒年不详。民国成立时,当时的浙江省政府曾委任他代理鸣鹤场盐事长,后来担任过乡自治委员、商会董事、水利局总理等职。民国四年(1915年)8月,吴锦堂(近代爱国侨商)等呈请县知事嘉奖叶鸿年。晚年,叶鸿年荣获孙中山赠予的“年高德劭”匾额。文中夸赞他“仗义疏财、热心社会公益”。

  看到此,假如民国四年的时间不差(1915年是呈请知县嘉奖,可见得匾时间应该更晚),我可以断言,这绝非是孙中山所写,因那时他早就不是总统了,而是袁世凯任临时总统。而叶树莱的回忆,只能佐证这匾确是他家的,而匾到底是谁赐的,他是以《古镇鸣鹤》一书作参考,不能做依据。

  写到这,可能还有人不信,我们可查阅下民国时期几位主要领导人印章的史料,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诸事草创,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当时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与“大元帅印”,却没用几次。

  到了三月份,袁世凯在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刻了第一枚“中华民国之玺”,用的时间也不长。

  民国三年(1914年)5月,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根据《中华民国约法》国玺条例,在政事堂下设立印铸局,重新安排刻制国玺,共计五方:“中华民国之玺”、“荣典之玺”(钤盖在颁发勋章等勋赏文书之上)、“封策之玺”、“大总统印”、“陆海军大元帅之印”(从刻印中可知,袁世凯一开始就有称帝的野心)。

  1915年12月,权力欲望极度膨胀的袁世凯,准备于1916年元旦称帝。这时袁世凯又刻制了一套帝国内容的宝玺:“中华帝国之玺”“皇帝之宝”“诞膺天命,历祚无疆”等。

  1917年,段祺瑞解散国会,在广州举行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9月1日,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这时刻制了一方“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之印”。

  1928年8月,在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中,选举蒋介石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11月2日,国民政府国务会议议决:“制玉质国玺,文曰‘中华民国之玺’。由于缺乏荆山之玉,只好让各处留意。”此印经过寻玉到雕琢,直到1929年10月9日国庆前一日才完竣。而后新疆省府主席又寻得璞玉一方,送往南京,做了“荣典之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7月1日启用。再往后,这两枚印玺跟着蒋介石一同去了台湾(这块匾浙江新闻《都市快报》也曾报道过,但将“荣典之玺”的“荣”字写成了“龙”,文中还提到此印在台湾,一定是与蒋介石手上的那块混为一谈了。袁世凯五个印玺中的三个,如“中华民国之玺”“大总统印”“陆海军大元帅之印”,现存于沈阳故宫博物馆内,其他的是否在那,就不得而知了)。

  由上可知,除袁世凯和蒋介石外,孙中山手上压根没“荣典之玺”。既然他手上没这印章,又何来盖章题字?而蒋介石的虽有,但时间对不上,而且字体的线条和鸣鹤的不一样,如“荣典之玺”中的“典”字下半部分和“之”字的上半部分,鸣鹤匾额上的章线条转折处带有明显的过度圆弧,而蒋介石的印章几乎呈垂直。而鸣鹤章上字的线条,却跟袁世凯的“荣典之玺”完全吻合,难道这是袁世凯所写? 

  其实不然,当时袁世凯忙着做皇帝,又被众人推翻帝制,加上病入膏肓,哪还有时间和心情写这些牌匾?而这极有可能是1916年6月,袁世凯离世后,继任大总统的黎元洪所写。黎元洪当时虽身为大总统,却手无实权,倒是乐意做这样表彰的事。如:同属于慈溪的掌起,有一块形式与字迹几乎一模一样的“年高德劭”匾,当时褒奖柴仰清老人,就是黎元洪所写,落款是中华民国五年十二月(慈溪文物专家考证过)。如:网上题为《保康首次发现民国大总统袁世凯题匾》中记载:“志洁行芳”牌匾,是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写给吴元泽(曾担任民国大总统待卫长和征兵局长,上将军衔)大儿媳吴陈氏的贞节牌匾,除这一块以外,还有黎元洪所题“年高德劭”等三块主匾。而黎元洪手上的印,是袁世凯遗留下来的。因而黎元洪这样带“荣典之玺”印的题褒书法写过不少,而且字迹很像,形式几乎相同,特别是那个印章,都是盖在书法作品的正上方。这印,他是代表官方时用的,而他自己的书法作品,都不盖这印,盖的位置也都在落款那。

  资料查到此,已豁然开朗,心头的疑云早已烟消云散。归途,又路过那,屋主热情相迎,我不知是因我的点子,还是妻子替他在团箕上写的一个斗大的“茶”字,且不去管它。只是我暂时不想将自己的研究告诉他,总觉得未免有点操之过急,只等变成铅字。

  返程的路上,我总在想:人活一世,十分短暂,生前不论你赚了多大的钱,手握多大的权,都不能留下什么,只有造福一方百姓,留下点对社会对国家有价值的东西,人生才熠熠生辉,不虚此行,如手捏的一个器皿,捐建的一座古桥,题写的一幅墨宝……在悠悠岁月中,终会等来一个欣赏它的人,因而变得弥足珍贵。这或许就是人来到这个世上最终的目的,也就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溪上周刊
   第A02版:上林湖
   第A03版:翠屏丹青
   第A04版:海地文脉
革命先烈叶金坤
通学术之变 成专精之学
光绪《姚北沈氏宗谱》
年高德劭——民国大总统题匾探究
慈溪日报海地文脉A04年高德劭——民国大总统题匾探究 2022-11-13 2 2022年11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