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5月06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代建筑宗师杨廷宝

  1954年,王府井百货大楼拔地而起,成为当时王府井大街上最高的建筑。这座宏伟典雅的建筑,设计者是我国第一代建筑大师、建筑教育家杨廷宝。

  提起他,知道的人似乎并不多。在南京,杨廷宝有着更高的知名度,南京街头有近70栋建筑是他设计的。在北京,和平宾馆、百货大楼等建筑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设计的代表作。

  回国后为清华园设计建筑

  杨廷宝,1901年10月2日出生在河南南阳市东南郊的赵营村。1912年他考取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15年考取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清华修读近7年,于1921年赴美留学,入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杨廷宝在宾大如鱼得水,刻苦攻读,不到三年就完成了全部学业,1924年获得学士学位,1925年获得硕士学位。学习期间他还多次参加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屡屡获奖。在宾大,他也是梁思成、赵深、陈植、童寯(jùn)等校友的榜样。梁思成这样称赞他:“杨廷宝在宾大学业超群,作业和笔记就像他本人一样,非常工整,赏心悦目,成为同学们的范本。”

  1927年,杨廷宝学成回国,加入天津基泰工程司,成为基泰的主要设计师,开始了他几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在沈阳、北京、天津、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留下了数以百计的建筑设计佳作。

  1928年,梁思成受张学良之邀,主持东北大学建筑系。而杨廷宝则主持了东北大学总体规划,设计了图书馆、化学馆、学生宿舍等建筑。两位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校友开始了建筑事业上的合作,最终开创出“南杨北梁”的格局。

  在杨廷宝的众多建筑设计中,清华园是代表之作。

  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罗家伦任校长。他提出了扩充校园建设的设想,委托基泰工程司承办。归国不久的杨廷宝承担了这个项目,1929年至1930年间对清华园进行了一次总体规划,并设计建造了多个单体建筑。

  杨廷宝对清华园是熟悉的,也是充满感情的。他凭着深厚的西方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和扎实的基本功,经过通盘考虑,画出了清华规划总图。遗憾的是,1931年后由于情况变化,杨廷宝的总体规划没有完全实施。但他设计的单体建筑:生物馆、明斋宿舍、气象台和扩建的图书馆被称为清华的“新四大建筑”。

  清华图书馆是美国设计师墨菲1919年设计的,是典型的20世纪初美国校园风格。1930年杨廷宝做扩建设计时,从环境整体考虑,尊重原有风格,将旧馆作为一翼,新馆与它垂直布局,再以一个45度斜角布置的四层高的中楼将两者连接起来,主入口和门庭设在转角处,以此直接连接新旧楼中的各阅览室。扩建后的整座图书馆成为一个对称和谐的整体,风格统一,功能合理,成为建筑物扩建的一个范例。

  让国宝建筑“延年益寿”

  在与梁思成等人的交往中,杨廷宝对中国的古建筑产生了极大兴趣,此后他在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上费力颇多。

  1932年,杨廷宝受聘于北平市文物整理委员会,担任主持建筑师。这个时候,中国营造学社在朱启钤、刘敦祯、梁思成等人的领导下,也开始对北京城的文物古建进行修缮。两个机构也因此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北平市文物整理委员会曾聘用朱启钤、梁思成等营造学社社员为技术顾问,进行咨询指导;营造学社则通过旧北平市文物整理委员会,直接参与北平古建筑修缮保护。

  杨廷宝在美国学的是西方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对我国古典传统建筑并无专门的研究。在修缮北京的古建筑时,他以现代建筑技术为基础,对我国古典建筑进行深入细致地学习研究。

  1932年至1936年间,杨廷宝主持了天坛圜丘坛与皇穹宇、天坛祈年殿、北京城东南角楼、西直门箭楼、国子监辟雍、中南海紫光阁、正觉寺金刚宝座塔、玉泉山玉峰塔、碧云寺罗汉堂等九项重要文物的修缮工程。

  杨廷宝主持的这次古建筑文物修缮,是民国时期对北平文物最集中,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一次修缮。

  设计和平宾馆

  抗战期间,杨廷宝任重庆基泰工程司总建筑师,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1946年抗战胜利后他迁居南京。1949年基泰工程司迁往台湾。杨廷宝没有随之迁台,而是留在了大陆。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北京筹办“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国家极为重视,决定在金鱼胡同建一座接待会议代表的宾馆,并命名为和平宾馆。当时的政务院把设计重任交给了杨廷宝。

  经过详细的考察,杨廷宝为了保留那家花园的原建筑和园林中的古树,对总平面进行调整,将原建筑组织到庭院的空间之中,与环境巧妙结合,并妥善处理用地紧张和保护环境的矛盾。经过巧妙的设计,和平宾馆成为我国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之作。

  不过,在当时,和平宾馆受到一些人的非议。后来随着亚太和平会议的召开,宾馆受到了代表们的好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建筑受到越来越多的好评。一些外国著名的建筑师专门撰文在巴黎的建筑杂志上予以高度评价。和平宾馆在1993年获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杨廷宝将主要精力用于建筑教学。他辛勤耕耘、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我国第二代建筑大师戴念慈、吴良镛、汪坦、齐康等人都是他的高足。

  杨廷宝还以设计指导的身份参与了一些大型国家工程项目的集体创作与方案设计,主要项目有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图书馆新馆(现国家图书馆)等。

  1982年12月23日,杨廷宝病逝。杨廷宝在推动中国建筑设计、中国建筑教育事业以及古建筑修缮保护等诸多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摘自《北京晚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文摘
   第A03版:文摘
   第A04版:天下
一代建筑宗师杨廷宝
日本正向军事大国迈进?
航海家翟墨的航海岁月
新西兰首都 “每盏路灯都可能掉下来”
月球上的水藏身何处?
“聂花匠”和他的“植物王国”
慈溪日报文摘A03一代建筑宗师杨廷宝 2023-05-06 2 2023年05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