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常听到这样的误解:康复不就是按摩吗?然而,这种观念实则是对康复医学的一种片面理解。康复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远不止按摩那么简单,它涵盖了丰富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旨在帮助患者全面恢复身体功能,重拾生活的乐趣与质量。本报特邀慈林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王砾来带大家一起了解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这个在20世纪中期崭露头角的医学领域,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其核心在于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功能缺失,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手段,改善和提高人体的各项功能。这不仅包括了对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还涵盖了治疗、训练和处理等多个环节。可以说,康复医学是赋予岁月以生命的科学,它让患者在经历疾病或伤痛后,依然能够重新拥抱生活。
提到康复医学的诊疗范围,不得不提到三大类的病患群体。首先是神经类损伤的病患,如脑卒中或脑外伤后的偏瘫患者、小儿脑瘫患者、面瘫及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患者等,他们的康复之路尤为漫长且艰辛。其次是肌肉、骨骼疾病的病患,如骨折术后、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等,他们需要通过康复来恢复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力量。最后是疼痛康复的患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慢性疼痛患者,康复医学为他们提供了缓解疼痛、恢复功能的有效途径。
康复医学的治疗措施多种多样,绝非单一的按摩所能涵盖。运动疗法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定制化的运动方案,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物理因子治疗则利用热疗、冷疗、电疗等手段,缓解疼痛、减轻炎症、促进血液循环。作业疗法则专注于帮助患者重新学会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技能,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度。言语吞咽疗法则针对语言和沟通障碍、吞咽障碍的患者,通过专业的训练,改善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吞咽功能。
心理治疗在康复过程中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患者在经历病痛后,往往伴随着心理上的困扰和焦虑。心理治疗师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
当然,传统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在康复医学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些治疗方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等方式,促进患者身体的自我修复和恢复。
康复流程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治疗师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全媒体记者 李佳珊
通讯员 夏洁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