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以生动教学实践在省中职“多彩课堂”遴选中脱颖而出~~~
逍林镇医教协同开新局~~~
“法治+花艺”主题活动~~~
专家“讲座+义诊”进园~~~
~~~主办
~~~——碧海学校办学侧记
2025年09月23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构建绿色生态课程 以优质教育赋能成长
——碧海学校办学侧记

  ■全媒体记者 陆铭铭

  通讯员 冯建如 励娜

  碧海学校由3所村小合并,于2003年建成投入使用。从成立初中部、发展成为全市唯一一所市属九年一贯制新慈溪人学校,再到撤销初中部,成为一所完全小学,20余年间学校在变迁中见证了慈溪教育的蓬勃发展,并作为一所扎根本土、关注世界、面向未来的浙江省一级标准化学校,迎来了“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随迁子女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的新任务新使命。

  在“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办学理念的引导下,近年来,碧海学校以“五育并举”与“融合育人”为目标,高标准优化学校育人目标新体系,以“绿色生态”课程建设为载体,探索课程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体系建设与机制建设,体现地域、人文特色,助力学校高效率完善教育共富的办学新机制、高标准打造研训一体的新范式,高品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学校新发展。

  以目标为引领

  创新课程建设

  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求真知说真话、有基本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有社会责任感、有创造精神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公民。这一目标是“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和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志在培养具有“海德、海知、海体、海艺、海行”碧海精神的现代学生——“碧海少年”。

  “海德”指向“五育”中“德”之素养,即学生品德发展质量,聚焦学生理想信念、社会责任和行为习惯三个方面的发展;“海知”指向“智”之素养,即学生学业发展质量,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学业水平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海体”指向“体”之素养,主要通过学生健康生活、体育锻炼习惯、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表现,衡量学生身心发展质量;“海艺”指向“美”之素养,要求学生既向善尚美,富于想象,又具有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素养;“海行”指向“劳”之素养,即学生劳动与社会实践发展质量,希望通过劳动与社会实践,使学生自理自立,热爱劳动,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具有基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基于对学生成才成人的美好期待,学校将“海德、海知、海体、海艺、海行”育人目标融入“绿色生态”课程建设,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探索形成了五大课程领域,并分类规范三类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拓展补充。其中五大类校本课程群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育人目标开发与实施,如海德校本课程群包括少先队活动、“养正”微课堂、“海之燕”志愿活动等,海艺校本课程群包括健康生活DIY及田径、篮球、跳绳等拓展课程,海行校本课程群包括藤跃指尖、一亩三分地等。

  在推进“绿色生态”课程建设的同时,学校还组建起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坐下来”的策略,为教师搭建多元化培训平台,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切实提升学科带头人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近两年,学校教师多次在浙江省、宁波市师生阅读推广活动教师征文,慈溪市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等活动中获一、二等奖,自主编写的《小海星成长记》课程被评为慈溪市首届“学生成长指导精品课程”。

  以课堂为基点

  深化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改革,唯有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课程的实施才真正有意义。在重点深化“绿色课堂”教学改革中,学校不仅着眼于必修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更在拓展性校本课程上大胆实践。

  学校遵循“五育并举”与融合育人的思想理念,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碧海少年为目标,聚焦核心素养发展,以大观念(大概念)、核心问题和实践参与作为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教学活动融合的三个纽带,推动学校课程的学科内外、领域内外的深度融合,探索构建起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碧海学校育人新模式。

  学术型国家课程实施“绿色课堂”教学改革。围绕“为什么教”和“为谁教”关键问题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培养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立足课堂主阵地,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预学—共学—创学”教学过程和实践路径,以任务驱动、支架推动、评价撬动为实施策略,强调学生之间的彼此切磋和相互影响,助力课堂从教程走向学程。

  应用型国家和地方课程实施“主题”或“项目化”学习。学校系统梳理以主题、专题、项目为主的应用型、活动型等领域课程,重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使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合贯通,促使学生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校本课程实施“拓展选课制”。“双减”背景下,学校发挥特色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实行“1+X”课后服务模式,以多种课程形态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每学期面向学生开设口风琴、合唱、花样跳绳、手绘漫画、心晴小筑等20多门拓展课程,供学生选择。

  以评价为导向

  培养时代新人

  学校以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进一步深化评价改革,依据“海德、海知、海体、海艺和海行”的育人目标,细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养导向、强化过程体验、促进主动学习的小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形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学校构建并实施校本化特色评价体系,在开展海德少年、海知少年、海体少年、海艺少年和海行少年的评比基础上,开展碧海少年的评选,围绕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实践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写实记录学生的体质发展变化、兴趣特长发展情况、学习成长的关键事件等,过程评价呈现听说实践、实验操作、主题演讲、情境测试、项目学评、展示述评、角色扮演等实践任务中的表现,分项评定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考试评价与教学、作业相结合,一二年级期末采用非纸笔测评,三至六年级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实践性评价。

  学校综合运用多种评价,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全面呈现学生发展状况和努力方向,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评价结果合成采用“海星贝”积分卡的方式按月次记录在“存折”上,一月一小计,一学期一小结,小学六年大总结。当积分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可获得海德少年、海知少年、海体少年、海艺少年和海行少年单项称号,班级积分最高者评为学校“碧海少年”荣誉称号。

  近年来,校园里不断涌现出优秀的“碧海少年”,他们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展现碧海风采,为学校赢得诸多荣誉。在慈溪市中小学合唱比赛、慈溪市中小学课堂器乐比赛、慈溪市中小学经典诵读比赛等艺术类团体比赛中,学校屡获一二等奖。在2024年慈溪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学校荣获团体总分第三名,多人获单项冠亚军;在2024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平面设计、宁波市教育系统第二十二届艺术节美术比赛中,多名学生获奖,其中1人获省一等奖;在2025年慈溪市中小学跳绳比赛中,学校获小学组团体第一名,10人分获1分钟并脚跳、3分钟单摇跳等项目一等奖;在2025年宁波市中学生篮球联赛(慈溪赛区)中,学校女子篮球队勇夺冠军。

  今后,碧海学校仍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提升课程效能,让“课程”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跑道;用课程来支撑学校的未来发展,让课程成为推动学校文化变革和制度重建的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地为学校实现高品质育人、高质量发展,让随迁子女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而努力前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城事
   第A03版:教育
   第A04版:天下
行知职校两支团队分获一二等奖
镇东小学课堂 迎来真医生
为幸福晚年 筑牢安全屏障
健康“童”行助成长
慈溪市教育局 慈溪日报社
创新构建绿色生态课程 以优质教育赋能成长
慈溪日报教育A03创新构建绿色生态课程 以优质教育赋能成长 2025-09-23 2 2025年09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