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倪颖
本报讯 近日,慈溪某饰品出口企业接到合作多年希腊客户的通知,对方明确表示,受疫情影响拒绝接收价值近11万美元的货物,这让出口企业措手不及。受海外疫情影响,慈溪外贸行业的关注焦点已转至海外买家延期付款、拒收货物、订单延后、订单取消造成的各类风险。记者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余慈办事处获悉,已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慈溪外贸企业若遇到上述情况,可以及时与信保机构联系,争取尽快止损减损。
目前欧美各国的疫情形势严峻,“封国”“封城”“停航”“停运”的消息不绝于耳。欧美国家经济活动暂时停摆,消费市场的关店潮已经显现。疫情严重的地区,除销售食品、药品类的商超正常营业外,其余门店基本关停。受此影响,短期内买方拖欠或拒收风险将激增。据余慈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以来,慈溪地区拒收案件较去年有明显的增长,案件金额同比增加56.2%。目前拒收案件主要集中在季节性强的服装饰品、日用品和家电等消费品行业。
据了解,以往拒收案件频发于新兴市场国家因汇率短期内贬值或原材料价格大幅变化的大环境下。而今年,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发现,拒收案件均直接或间接受疫情影响,要么是“货在海上漂,买方联系不到”,要么是“买方仍有提货意愿,但提出当前因门店关闭货物未来销路不确定,拒绝接收货物。”余慈办理赔工作人员认为,季节性销售的货物更容易在当前环境下有拒收风险,而买方为中间商、批发商的尤为突出。
通过对此类案件的全面复盘和分析总结,余慈办建议慈溪出口企业处置在途或拒收货物时,应合理研判在途货物处置的可行性,对于标准化订单和定制OEM货物要做区分处理。通常情况下定制OEM货物因买方知识产权、商标等问题而无法做转卖处理,且退运回国后如无相关授权,转内销处理亦存在一定障碍。在此情况下,积极与买方沟通提货方案是最佳选择。对于标准化货物,且无知识产权、商标权等限制的产品,亦可以考虑转卖方案(如能短时间内找到新买方)或退运方案(如退运后预期销售收益尚能够覆盖相关费用)。
疫情大流行之下,快销品商店、超市陆续关停或缩短营业时间,非生活必需品销售额显著下滑,导致终端客户资金紧张和取消订单的情况频现,进而影响到买方的现金流与提货意愿。但是,慈溪外贸企业也应同时注意到欧美各国网络销售正在异军突起,在这一背景下,事实上买方仍有货物需求,也多倾向于延展付款期限后提货,相较于退运与弃货,适当让步、与买方共度时艰也未尝不可,为此相关企业应积极联系买方,甄别拒收原因和提货意愿。
在与买方就在途或滞港货物达成一致的放货意向时,外贸企业务必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就付款金额、付款日期等事宜做好书面确认,如需延长或变更付款条件后放货,也需要做好书面确认,对于已产生的港口费用(如有),也应确认好分摊比例,避免后续扯皮。
“新订单出运前要再次评估买方风险。”余慈办理赔工作人员说。与客户保持良好沟通,动态评估老客户的履约能力、履约意愿,抗风险能力要掌握清楚,避免货物出运后面临进退维谷的窘境。同时,非常时刻用非常办法,提高预付款比例来加强保障,能够全额预付款就更完美了。这样增加预付款比例,可以有效规避拒收风险。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第36条(不可抗力)规定,银行对由于天灾、暴动、骚乱、叛乱、战争、恐怖主义行为或任何罢工、停工或其无法控制的任何其他原因导致的营业中断的后果,概不负责。银行恢复营业时,对于在营业中断期间已逾期的信用证,不再进行承付或议付。为此,出口企业应审慎评估开证行风险,慎用少用信用证支付方式。
据介绍,目前疫情主要以德法意为核心的“欧盟经济圈”和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经济圈”最为严峻,如果疫情在这两大经济圈无法得到快速、有效的遏制,全球经济将面临下降风险,出口企业收汇风险会面临很大的挑战。余慈办相关负责人建议企业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给自身出口上好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