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上林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应爱卿
~~~方国祥
~~~罗惠芬
~~~裘小芳
~~~——给女儿的诗话
2023年10月22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是离别时 感情有深浅
——给女儿的诗话

  徐 啸

  小学语文中选了两首李白的送别诗。一是《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首是《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教科书的答案里,这两首诗都是送别的千古名作。这两首诗好吗?是不错,但是那是对于我们普通人的标准。如果以诗仙自己的作品相互比较,那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赠汪伦》一诗,一般评论都是夸后两句,说感情真挚啊、比喻精彩啊什么什么的。其实青莲居士的作品吧,夸张的修辞手法是很常用的,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燕山雪花大如席”“天台四万八千丈”。所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李白的诗中,实在算普通的,而且感情这事情吧,不是靠嗓门大的。有个笑话,有位先生在海边激情呐喊:“大海呀!母亲!”结果海上一个浪花打得他全身湿透,他站起来就骂:“啊,你这个后妈!”倒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两句还是有飘逸之感,踏歌送别,汪伦有些魏晋风度,估计这也是李白欣赏他的缘故,但也仅只欣赏而已。这首诗很有些类似于讲得不错的客套话,“不及脱靴力士情”“不及天子呼我情”,都可以套用。

  《送孟浩然之广陵》就完全不一样了。“烟花三月”的美好季节送友人去繁华的扬州之地,应该高兴的景象,却带着一丝淡淡的惆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者依依惜别友人,伫立了很久,船影都已不见,忧愁还如江水一般滚滚而去,绵绵不绝……情景交融,确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有人辩解,李白对于不同文化素养的朋友,写的方式不同,所以《赠汪伦》是故意写得浅显。是么?《哭宣城善酿纪叟》是李白纪念一位酿酒老人的,“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浅显么?但这中间痛失知己的浓烈感情,完全不是《赠汪伦》可比的。

  即使在同时代人的送别名作中,《赠汪伦》也算不上一流。比如王摩诘《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其中的意境、感情,才算是一流的标准。

  也有说这是李白故意以民歌风格入诗,那我们看看真正模仿民歌的佳作。刘梦得《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够通俗吧,但超有味道,这里面旖旎风情,可远超过汪伦和李白的情谊了。

  所以,编课本的人还是有一定水平的,《赠汪伦》在二年级教材,《送孟浩然之广陵》在四年级教材,也是考虑到了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的提高。就像前面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黑《赠汪伦》这首诗,只是说,在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下,不必拘泥于他人的固见,完全可以自由地去撷取文学宝库的明珠。当然,考试的时候,还是别忘了填书中的正确答案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溪上周刊
   第A02版:上林湖
   第A03版:翠屏丹青
   第A04版:海地文脉
窗台上的紫茉莉
母亲九十五
卖瓜老人
说衣着
同是离别时 感情有深浅
慈溪日报上林湖A02同是离别时 感情有深浅 2023-10-22 2 2023年10月22日 星期日